上海中考政治--考素质向高层次扩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6/30 13:15 新闻晨报 | |||
作者:位育中学特级教师经正阳 近年来,政治高考试卷的素质教育导向是明确的。今年试卷的命题也是比较成功的,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了综合分析、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坚持了对考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这些立意,为今后的教与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 今年命题几乎全部以国际国内几十个热点背景为载体。其中,重大时政占有较大比重,仅关系党的十六大就有五题29分,占总分近20%。其他社会热点,如十届人大、抗非典、市场经济、市政建设、伊拉克战争等重要热点,命题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这就明确告诫“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考生,这种心态与选考政治的本意是相悖的。 关注热点,不读理论行不?这同样违背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据统计,今年除经济学第三课《剩余劳动》外,其余七课和政治学的全部六课,试卷上都涉及到相关知识点。忽视基础理论是难以获得优良成绩的。没有理论素质何来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学理论也不是背几条结论就能应对考试的。分析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对基本理论的准确理解上,对基础理论的整体把握上。今年除试题28、30两题外,多数题目带有综合性、拓展性、参与性的特征。如第26题的四项题肢分别涉足经济学的第二、第五、第七、第八课的内容。第22题涵盖了经济学和政治学共四课的知识。第31题的食人鱼“入侵”问题,则让学生从经济、政治多角度去综合思考,答案中还触及到“生态安全”这一拓展性思考,由此题举一反三,广而思之,国家安全,不仅是指国防安全,还有金融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卫生安全等。在理解基础上的拓展,这是今年试卷上的一大特征。再一特征是知识的迁移,题肢中的“精简农村政府机构”、“转变政府职能”,教材中都没有,但它不超纲,只要对“三农”问题和国有资产重要性有较好的理解,知识就能自然迁移过来,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第32题分析说明题,让学生写出劝导有“非典”疑似病例同学的通话内容。这题既考学生对依法治国、公民国家意识、义务意识的理解,且对考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者将给予加分。笔者曾在《高考指南》中提到过要提倡学生积极主动思维、情理交融思考。今年试卷中第32、33、34题均有鼓励学生主动思维、有理有情的发挥,这无疑是素质考向高一层次的扩展,应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充分重视。 当然,今年试卷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第16题中的B项“国债可以提前支取”应该也是正确的。此外,第31题的食人鱼“图”意义并不明显。论述题答案的政治常识部分较为松散,论述的逻辑性还可以加强。
两性学堂--关注两性健康 学习两性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