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增多 企业单位裁员--实习究竟有多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11 10:40 中国青年报 | |
“为了能进报社实习,我找了很多关系,几经周折,终于进去了。实习的几个月里,我用自己优异的成绩敲开了报社的大门,没有找任何关系,如愿以偿地留了下来。对比起来,找个好点的单位实习比找工作困难多了。”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小刘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大学校园里,实习难和就业难一样,渐渐也成了大学生们关心的焦点。小刘找实习 “实习问题,其实就是就业问题,不过实习是一个短期的就业罢了。”北京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赖德胜博士指出,实习的难度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是需要实习的学生越来越多,一方面很多企业和单位都在裁员、精简。 实习为就业分忧 为了实习,兰州大学的研究生小陈早早地就给实习单位打电话、发电子邮件,虽然当时实习单位没有给他明确答复,可一放暑假,他还是踏上了去北京的列车。下了火车,他联系了实习单位后得知,那里实习生太多,已经没有位置。他不甘心,直接站到实习单位的大门口。 整整一个下午的等待,直到下班时,实习单位工作人员发现小陈还在门口站着,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破例同意让他实习。小陈坦言,自己实习是为了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而像他这样,实习就是为了就业的大学生,越来越多。首都师范大学中文专业的王丽说,她们专业的上一届毕业生,很多同学都因为实习成绩优异,留在了实习单位,所以今年找实习单位,很多同学把目标定在了自己将来希望进去的单位,“既然是自己希望去的,肯定会比较好一点,好单位竞争的人比较多,就业难慢慢也就变成了实习难”。 一家软件公司人力资源部的主管说,在她这里实习的很多大学生,临走时都要问一句,我们符合在这里工作的条件吗?这位主管解释,在很大程度上,用人单位也比较愿意从自己的实习生里挑选员工,这样可以节省很大一笔业务培训费,实习生来了之后上手快。 提供实习机会有多难 “大学里同一专业的学生数量,随着扩招越来越多,而能够接收实习生的单位数量的增加,远远赶不上学生的增加,好的实习单位就更少了。”北京华贸律师事务所的王军举例解释,一般来说,好的律师事务所肯定更愿意招收研究生实习。而在北京,总共大约有300家律师事务所,每个事务所一般可以接收5个左右的实习生。通常情况下,一所综合性大学法律专业的毕业生都在好几百人,如果把北京所有大学法律专业需要实习的人数累加起来,供需差距是很大的,“现在的实习生对实习单位又很挑剔,实习难是必然的”。 谈到单位接收实习生,王军说:“实习单位大都是营利性机构,像律师事务所这样的机构,从原则上说没有培养实习生的义务。实习机构的办公器材都是有限的,而且还要兼顾正常员工的工作,留给实习生的空间就很小了。” 北京《京华时报》人力资源部主任韩建东,也有同样的感受:任何一个报社都有大量的正式记者,对记者的工作量也有一个考核,为了保证记者的上稿率,对实习生肯定有控制。 “为了对每一个实习生负责,我们都指定记者对他们进行辅导,一旦实习生进的多了,我们的指导老师就不够了,与其这样,我们宁愿控制实习生的人数。”韩主任介绍,每年到报社申请实习的人,可能都在150人左右,而报社最多能接纳40个人左右。 “以前,学校帮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后来,很多同学觉得学校介绍的实习单位不好,就自己去找单位。同学们自己找的多了,近几年,学校干脆就不给找了。我觉得,学校相关部门还是应该多为学生提供信息,推荐实习单位。”一位大三的实习生认为,不少学校没有服务意识,把一些实习的机会错过了。 目光要放低一点再低一点 “实习是一种锻炼,说实习难,也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难。对于法律专业来说,可能是因为比较热门,所以实习难度会大点。但对于一些相对冷僻的专业,比如说机械制造等专业,实习单位给予学生的岗位可能就多一些,那么,实习就不一定很难了。”王军认为,学生可以找一些和自己所学专业相关,但同时也不是那么热门的地方实习,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提高更快,也缓解了实习的困难。 他认为,这种短期性的“就业”,让很多单位不能很好地利用实习生,造成了很多单位对实习生的不信任,在一定程度上给实习增加了难度。“实习生不能太挑剔,不能只看到好的单位,其实很多普通的单位,同样能够锻炼人的能力,实习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些单位,学生的目光要放低一点,再低一点。” “其实,要找个实习单位并不像想像的那么难,只要你走出校门,只要你敢于去找。不要指望天上掉馅饼,不要目光只盯在几个地方,那么你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一位大学生这样说。(本报记者李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