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在能力之后 学历不再是找工唯一的敲门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09/27 13:33 北京晚报 | |
小李是一名山东科技大学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日前参加了厦门人才交流会,会后他颇多无奈:“我投了近50份简历,还是找不到工作。很多公司一听是应届毕业生,就说招进去还要培训,浪费精力,干脆不理你了。”同样参加这个招聘会的小陈是模具专业的应届中专毕业生,企业的招聘人员问了很多操作性很强的问题,他对答如流,协议很快就签了(《光明日报》9月8日报道)。为何小李的“高学历”反而不比小陈有优势呢?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招聘人才应“知人善任”。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在招聘人才时,不能仅仅注重高学历,而是应科学地分析每个岗位对于应聘人员来说是不是可以胜任。如果一味强调应聘人员的学历、年龄要求,而忽视人才本身的阅历、经验、学识是否符合工作要求,这也就脱离了招聘人才的实际意义。虽然,企业挑选人才,学历肯定是要考虑的因素,因为它决定了公司整体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企业选拔人才的观念已经逐渐转变,多数企业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实际操作能力比以往更加看重,高学历不再是衡量人才的惟一筹码,这也反映出人才市场在逐步走向成熟。 由此,笔者不禁想到了目前的学历热,我们到底是要学历还是要能力呢?纵观内地大大小小的人才市场,求职者如果没有高学历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据说某公司招聘几名清洁工也要求“大专以上文化”,这并非是笑话,在许多招聘场所都有类似的情况。事实上,非高学历者不招,这既缺乏科学理性,也显现了招聘用人的“情绪化、随意性”,盲目要求学历越高越好的做法,暴露出一些企业管理上的“粗放性,低层次”。结果,有的用人机构抱怨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表现出的工作能力“令人失望”。也有的企业,由于这种“管理无知”,从“明星企业”成为“流星企业”。 笔者认为,厦门人才交流会中的企业选择人才将学历排在能力之后,其实就是客观认真的遵循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秩序。市场秩序讲求性情的差异、禀性的不同、才智的多样、选择的自由。这样的格局也就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上“能人”的流动(不是单靠一张文凭闯天下)不可避免,既然不可避免,那么无论是“人才”还是对“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的渴求者都理应把握好机会。 应当看到,在今后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学历只能是学历的本身,它代表不了工作能力。因而,我们的企事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只要应聘人员有真才实学,不必用世俗以外的标准来衡量。要以古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来招聘人才,无论是引进、招聘人才都应重视人才的内在品学、才能,能够给企业出谋划策,打出一片新天地的人,我以为就是人才,而不是那些说起来好听,用起来没有用的“高级人才”。根据哈耶克的“自由秩序原理”,将来的市场之道,笑到最后的还是能力,当前一味追求高学历的用人现象是经不起市场规律考验的。 面对就业,学历被排在能力之后,厦门市企业对人才需求上的标准转变应当给我们有所启示。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已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中依然存在偏重理论教学现象,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培训。尤其是在技术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最新的技术实用信息并没有及时反馈到高校教学体系中,学科专业的调整、内容更新滞后于市场需求,积极为毕业生补上职业技能这一课,显得十分迫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