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取与妥协 PERSISTENCY VS. COMPROMISE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11/13 13:40 新浪教育 | |
海燕: 上次通话时,你跟我说,因为意识到随顺的个性实际上给自己造成了很多不开心,所以每当你看到飞飞是那么的有个性、有主张时,你不但不担心,反而觉得挺高兴的,看来女儿是不太会委屈自己了。咱们中国人是向来讲究能让人处且让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在这方面,我还没发现身边有谁比你做得更好的了。我理解,你一定是吃了苦头,才会这么认可 海燕,你是知道,出于个性或者是对中庸之道的逆反,我对妥协是一向不以为然的。特别是到了海外以后,每当意识到被潜在的歧视包围着的时候,更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在《宽容》一章里提到的那回跟物业主管的较量,即便有日本同屋掣肘,我也一意孤行咬定青山不放松,令起初态度刁蛮的主管到最后也不得不接受我开列的条件,签字画押的时候,他无奈地摇着头,对我说:“You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Chinese who I have ever known.(你和我见过的中国人不一样。)”我挺直腰板对他说:“I take it as compliment.(我权当你这是恭维。)”可心话说,总算叫你有了教训,别以为中国人都是好欺负的。也许真是不打不相识,那以后,我再有什么事找到他,看见的就都是笑脸了,有一次我被自己锁在了门外,打电话过去,他立即派人来开了门,居然也没照章收我的开门费。在法制社会里尝到了不妥协的甜头,叫我对咱们“温良恭俭让”的中国传统更加产生了怀疑,所以每当看到周围有中国同学遇到不平事也缩头缩脑逆来顺受,我都恨不能自己跳上去振臂一呼。 其实,海燕,我也是后来才意识到,我勇于维权的战斗精神里有一个误区,就是把它与妥协相对立了起来。说实话,与偶尔的得胜相比,还是因为不妥协而吃亏的时候为多。比如有一次,我在电话里订机票,说好了是多少多少钱,可没想到,等出票的时候他们却在我的信用卡里多收了几十块钱,我打电话过去,他们坚持说是订票的人搞错了,但为了表示他们的歉意,他们可以给我一张相当于那几十块钱面值的折扣券,或者如果我坚持要现金退款的话,他们也只能给我退那几十块钱的一半。我明知道再多面值的折扣券我都不可能再用到,便坚持说,即便是他们搞错了,他们也没有道理由我来承担他们的错误,而理应守信用按原价出票,并把那几十块钱悉数退还给我,什么折扣券根本不应在讨论范围之内。就这样,理论了几个回合,双方谁都不肯退让,结果却是:他们不由分说地寄给我一张相当于那几十块钱一半的一张折扣券!海燕,作为局外人,你或许可以指责它店大欺客,但对于我来说,如果当初妥协了,至少还能少损失一半的利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训——缺乏了妥协精神而一意孤行,不仅维护不了甚至还会损害自己的权益,而很多时候,正是通过妥协才能达到维权的目的。 我有一个朋友,也差不多跟我一样倔强。我去日本看她的时候,她和丈夫热情洋溢地开车带我去伊豆洗温泉。有一天,车开进山里的一条隧道后突然停下了,原来朋友的丈夫发现有辆车也正停在对面,我还没来得及感慨日本国地方小到了连隧道都是单车道的,就见从对面的车上冲过来一个精瘦的男人,朝着朋友的丈夫大喊大叫。朋友的丈夫本来就是个好脾气,这时也只是“嗨,嗨”地应着,可我的朋友见丈夫要倒车,一下急了,拦住不让,她自己下了车跟“鬼子”理论。我也跟去,可不懂日语,听不出谁对谁错,没法助阵,只听见我的朋友连“八格牙路”都喊出来了,那“鬼子”就是原地不动,最后还是朋友的丈夫把车倒了回去。眼见着“鬼子”从面前一溜烟地开过去,我的朋友更气了,就自己坐到驾驶座上,一路埋怨起丈夫的怯弱退让。该停车了,她还在气头上,结果一脚油门踩下去,我们的车几乎就要冲出围栏。下了车一看,围栏外面是悬崖,悬崖下面就是大海了,我们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那一回,我不得不承认,无论对错与否,有时,妥协可能就是惟一的出路。 要说妥协能生死攸关,最恰当不过的例子应该就是发生在1962年10月的古巴导弹危机了,它也是我们MPA课程里的经典案例:从那年10月16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告知在古巴发现苏制弹道导弹的发射工程,到28日前苏共总书记赫鲁晓夫公开宣布工程已经拆除导弹将运返苏联,短短的14天里,两个军事超级大国剑拔弩张,政治角力惊心动魄,而这个地球与核战争的距离,甚至只在两国政治家的一念之差。当时的形势是,苏联的导弹已经部署在了美国的后院里,卡斯特罗领导下的古巴也已经全民皆兵准备战斗到最后一人,而美国不仅对古巴立即实行了军事隔离而且各军种部队都进入了战备状态。当然,最后的结果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处在冷战中的两个超级大国开始谋求和解,特别是在核武器的使用上。事实上,在苏联从古巴撤回导弹后,美国也如约撤回了它部署在土耳其苏联边境上的导弹,而在转年,美苏继而签订了《禁止核试验条约》。究竟是什么从根本上促成了这样一个和平而不是战争的最终结果?这是我们课堂讨论的一个问题,在同学报出五花八门的回答后,我们的教授伸出个指头敲定了他的答案:“COMPROMISE!(妥协)”海燕,不瞒你说,这真是我没想到的,我脑子里闪过的,原本是“两军对垒勇者胜”。 后来在MBA的谈判课上又学了一大堆妥协的技巧,虽对其中以退为进的诡诈还是有些道德感上的排斥,但妥协精神所体现的理性还是把我大大折服了。就像美国的一位先哲Edmund Bruke在18世纪说过的:“All government—indeed,every human benefit and enjoyment,every virtue and every prudent act—is founded on compromise and barter.(所有的政府——实际上,包括每一个人的获益和享受,每一个美德和慎行——都是建立在妥协和交换上的。)”海燕,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妥协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妥协却是万万不能的?在今天这个越来越谁也离不开谁的社会里,妥协就更是一种生存智慧了吧? 上面说的,都是在与他人相处中于利益上的妥协,而与此相关的,还有一个在个性上的妥协问题。海燕,你也许会惊讶,我这样一个推崇“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吧”的人,怎么在这里又要说个性的妥协了?请不要误会,在“走自己的路”上我想我是永不言悔的,之所以强调个性的妥协,是因为我们对所谓的“个性”常有误解,比如,以为只有特立独行得如“摇滚青年”那般叛逆那般什么都不在乎,才叫做有个性。其实,海燕,真正的特立独行,或者说纯粹的个人主义者,其实是在忠于自己的同时又尊重别人的人,而并非是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惟我独尊。不管怎么说,在这个拥挤着50亿人口的地球上,再个性的人也是要与他人相互依存的,而尊重就是他与人融合、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的基本前提。从这个意义上讲,也许我们可以把尊重,看作是一种对个性的妥协,妥协的效果恰恰使个性更见容于人从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海燕,在观看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时,你注意到了没有,在一场中国队的比赛当中,队长被替换下场,他不得不把臂上的队长袖标移交他人,就在这时,一名据说是个极具个性甚至敢跟教练公开叫板的“大佬”队员,竟然当场并且当着数亿电视观众的面予以拒绝。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英格兰队只有22岁的欧文(Owen)在有一次谈到贝克汉姆(Beckham)因伤不能上场而使他第一次戴上队长袖标时,是这么说的:“对于我而言,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甚至不敢相信。我希望自己能像希勒和贝克汉姆那样,成为一位领导者,将整个球队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不知这能不能使我们的“大佬”汗颜,无论他是如何的淡泊明志视荣誉如粪土或者只是我行我素惯了以为非如此不足以彰显其酷,相信也不会有多少人推崇他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个性。 所以,海燕,在你为飞飞的个性欣喜的同时,也不要忘记教给她融合的道理,否则,孤芳自赏的个性越膨胀,不一定就越成就她,相反,倒很可能越害了她。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且不说那种不融于人的个性与现代职场上越来越需要的团队精神相抵触,就是退一步说,在一个几乎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一己可为的社会里,坚持这样的个性,到头来反倒不如面目模糊地混迹人海过得如意些。个性的目的原本是为了自己快乐,如果个性成为了生活中的种种阻碍,那它岂不就南辕北辙了?在这一点上,咱们倒是应该推崇古人说的“大隐藏人海”的教导,叫我看,它提供的就是个性与融合的解决之道,而且毫不过时。 妥协的命题,对于今天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来说,也许还有另一个层面上的意义——如果对人妥协还只是一种相处技巧的话,那么,一个人对自身追求的妥协应该就是一种生活智慧了。 海燕,也许你会说,对于背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等各样传统的中国人,鼓吹进取应该比提倡妥协更有意义。是啊,多少年了,“敢为天下先”一直就是“愣头青”、“棱子”的代名词,而“福兮祸兮”的哲学又总能为“一生襟抱未曾开”找到安慰,甚至叫人尚不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信以为“平平淡淡才是真”,或者干脆就是为平庸找了一个美丽的借口。所以,当连参加世界杯大战的中国男子足球队都让外电惊呼“没有比中国更舒服的对手了”的时候,我甚至觉得鼓吹妥协有教唆犯罪的嫌疑。 但是,海燕,眼见着祖国日新月异,中国人迸发出前所未有的进取心,我不怎么担心飞飞他们这一代,还会傻呵呵地暴殄天物自甘平庸,浑然不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喜悦,或者像法国人做的实验里的毛毛虫,一个排一个地按着指定的秩序转圈圈,转到了饿死也没有一个爬出圈儿外去兀自找食。我担心的倒是,现在这股子知耻者近乎勇的拼搏劲头发展到飞飞他们那儿,会不会成了只知进取而不知妥协呢? 我的担心不是空穴来风。海燕,记得你曾经跟我唠叨养孩子的辛苦,说从还没怀孕就开始为优生优育如何生一个聪明宝宝殚精竭虑了,然后就是买来一大堆书磁带录像带进行胎教,飞飞才两岁,她姥姥就每天举着本《哈佛女孩刘亦婷》的书给你下任务了。你一烦,就顶撞了你妈,说你觉得八成是她想当哈佛女孩的姥姥,结果闹得你们娘俩儿还红了脸。你还说,你有时一想后面还要让飞飞进好幼儿园上好学校考好大学还要出国留洋找好个工作,就头疼,生怕一子错满盘皆落索,耽误了孩子。我相信,这绝对不只是你一个当妈妈的苦恼。 可孩子们也并不比你轻松多少。只要稍一留心,我们就经常能听到看到诸如这样的消息:一名年仅14岁的初二女学生因一次月考成绩不理想,竟服毒身亡,她在遗书中写到:“我的成绩越来越差,我看我是没希望考上大学了,我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了……”而一项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有心理问题,而“郁闷”、“变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 这样的事情出多了,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对孩子们加强挫折教育。海燕,挫折教育自然是需要的,但如果其中没有妥协意识的内容,我总还是觉得它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就像对一个体质明显不足以完成铁人三项的人说,挫折是难免的,摔倒了不要紧,关键是在哪儿摔倒了在哪儿爬起来,咬紧牙关继续跑,终有一天你会跑到终点的,也许结果却是,还没等跑到终点,他就累死在路上了。如果像那个14岁的女孩,进取或者被逼着进取的结果,只是对自己、对生活失去信心,那么进取的意义又是什么呢?是不是与其这样强己所难,倒不如知难而退,成不了自在,也至少保下一条命来? 看美国的电视剧《欲望城市》时,对里面的一句话印象很深,虽然我们这里说的与欲望无关,但把它用在这里倒蛮贴切,它是这样说的:“Life is what happens while you are busy in making plans.(生活就是你忙着做各种计划时所发生的一切。)”海燕,如果想想,在我们忙着进取或者忙着督促孩子们向着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进取的时候,我们或者他们的生活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走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只把每一天过好过快乐呢? 我知道,对于现如今总感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中国人,特别是前赴后继望子成龙的中国父母们,退根本不是件容易事,似乎一退便平庸了,便己不如人了,便什么都不是了。在国外,我们总感慨,怎么连收垃圾拾破烂的人都乐呵呵的,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自我妥协就能解释得了的,但这里人们不苛求于己、自得其乐的平常心却是非常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我总怀疑,我们拿捏不好进取与平庸间的火候,多半就是因为没有这样一颗平常心,不仅“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这样两极的文化传统,并没有为平常心留出中间地带,而且我们平常人对教育对成就的功利寄托,越发使平常心也不平常了。进取本无过错,但若进取的人没有同时揣上一颗平常心,特别是当这种进取不是以开发自身潜能、完成自我实现为出发点,而是另存有功利居心时,那他就不仅少了许多快乐起来的理由,连对付挫折也不那么容易了。这样说来,海燕,你不觉得鼓吹妥协并不比鼓吹进取缺少意义吗? 海燕,如果让我说,在进取与妥协间的取舍,就该以“乐在其中”为准绳,赶鸭子上架式的进取与自暴自弃然后自怜自艾的妥协都不足取。当然,这是要以自我认识为前提的,只有了解了自己的理想,也知道了自己的极限,才可能做到“行也在俺,乐也在俺”。而进取与妥协合力作用的结果,应该就是不平庸、也快乐吧。海燕,这不才是咱们寄望于飞飞她们的吗? 人文格言 The reason most people never reach their goals is that they don’t define them, or ever seriously consider them as believable or achievable. Winners can tell youswheresthey are going, what they plan to do along the way, and who will be sharing the adventure with them. 大多数人从来不能实现他们的目标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框定他们的目标,或者是认真想想那些目标是否值得相信或可能实现。大凡成功者都可以告诉你,他们要去哪儿,他们在路上的计划是什么,以及谁将会与他们一道去冒险。 ——Denis Watle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