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直面就业》 > 正文

二、品牌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3/12/09 14:29  新浪教育

  1、品牌优势

  所谓大学生的品牌优势,就是在就业过程中,由于学校名声、地位、特色等在用人单位中产生的“学校效应”。一般而言,毕业于名牌、重点院校的大学生,具有比较明显的品牌优势。但是,具有品牌优势的学校,不仅仅局限在名牌、重点院校中,一些一般本科院校乃至专科院校,由于有明显的办学特色,有较高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样具有品牌优势。

  职场看道

  某大学医学部就业负责人对医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医学是个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对学生真才识学的要求很高。普通地方院校的毕业生有时成绩表面上看起来很高,但竞争能力往往比不过名牌大学的差等生。地方院校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学生实习机会等条件均无法与名牌大学相比,毕业生的质量当然就不一样。用人单位对医学类毕业生是否是名校毕业,看得很重要。因为学生到了单位,实际能力很快就能反映出来,不同学校学生差别也很明显,因为一旦招到的学生不满意,以后就会很少甚至不招该学校的毕业生。很多单位之所以容易形成“学校效应”(即同一单位上,受重用的都是同一个学校的毕业生),就是因为这个道理。

  点评:这位负责人的话,点明了学校效应、品牌效应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其实,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考核,最终将落脚在人才本身的能力与素质上,而“品牌”一定程度代表较高的能力与素质。名牌与重点学校的毕业生,如果不具备与学校品牌价值对应的能力与素质,那么将给学校的“品牌”建设带来负面效应。

  2、品牌优势陷阱

  由名牌、重点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名”之累,陷入品牌优势陷阱。

  陷阱1:自恃“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认为自己进入的是名牌、重点大学,当年高考分数要比进入一般院校的学生高出许多,即使自己在名牌大学中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在与本校的学生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但是相对于其他院校的学生,自己还是拥有“品牌优势”,找到工作并不是难事。这种观念如果放在前几年,还颇具市场,而在今天,不少用人单位已经改变原来只认名牌、重点,看见名牌、重点学校学生“一律统吃”的观念,而注重考核学生本人的能力与素质,他们要的是“膘肥马”而不是“瘦骆驼”。

  就业故事

  复旦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考进一所好大学并不意味着你能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同样,加入一家著名公司也并不能保证你能够一劳永逸。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公司间的兼并,有许多著名的跨国企业因种种原因大量裁员,有的裁员率甚至高达50%。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下岗”的职员,也不一定在公司里表现很差。作为个人,我们往往对这些重大变故无能为力,但是这确实能够给我们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启示:我们只有居安思危,不断进取,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陷阱2:自视过高,盲目定位。具有品牌优势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盲目的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无论面临多么严峻的就业形势,会永远处于“先机”地位。就业困难只有先发生在其他学生身上,最后才可能落在自己身上。因此,在择业过程中,往往把自己的就业目标定得很高,即使好的机会出现,仍然挑挑拣拣,不断攀比,以至贻误时机,使不愁嫁的皇帝女儿变成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自我定位既不能过高,也没必要过低。找工作应该是个“双赢”的过程。公司雇佣你,是因为其管理人员认为你可以比别的应聘者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你选择这家公司,是因为你认为这家公司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你个人的需要。打个不很恰当的比方,当一件商品价超所值时,就会变成滞销商品而无人问津,但是如果我们送一台高档电脑给一个大老粗,其结果必然变成“聋子的耳朵”。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来自名牌学校的高材生,往往会对自己估价过高,动辄要求多少起薪,担任什么要职。但是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许多公司是不可能让他们如愿以偿的。

  就业故事

  复旦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的确,任何一个复旦的学生都是优秀的,但是这么多优秀的人聚在一起,最优秀的永远只能有一个,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人的目光早已经狭窄得只盯住复旦这个小圈子,而忘记了自己原本也有过人之处。既然我不是复旦园的佼佼者,那又何必在这个小圈子里苦苦挣扎,做恶性竞争的牺牲品?“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时我才完全冷静下来问自己:在内心深处,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享受生活中的一切——事业、家庭、朋友——所带给我的快乐!也是在这时,我才发现,自己先前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面子、虚荣,追求的是那些能带来金钱、地位的所谓“最好”的东西,而最少考虑的就是什么能带来快乐,什么才是最适合我的。记得曾读过一篇有关爱情和婚姻的散文,题目是《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就在我择业遭受了百般挫折的那段时间,我明白了选择未来也是如此,不,举凡人生百事都逃不脱这一箴言。

  陷阱3:目空一切,准备不足。具有“品牌优势”的学生,还会时不时表示出自己的骄傲,过于自负、不拘小节而导致在求职中铩羽而归。某著名高校一位毕业生,去用人单位参加面试时,居然左右脚各穿了一只颜色不同的袜子,虽然他的学业成绩不错,可用人单位认为这样不注意生活细节的人难以担当大任,从而拒绝了他的求职要求。

  就业故事

  上海交通大学一位学生的亲身体会:记得我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参加某大公司应聘。顺利通过第一轮后,只留下我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生,我飘然地感到“交大”的力量。第二次面试时我没作任何准备去了,穿了一身黑西服黑皮鞋却穿了一双白色球袜。在不知所云的回答中,我仅用了十五分钟就失去了这次机会。当时的心情我还记忆犹新,虽然懊悔于我的白袜子,但我同时也对这次失败作了及时的分析:自视过高导致缺乏准备。“准备”包括“软”的和“硬”:“软”的指对自己的分析了解以及对招聘公司的了解,即所谓的知己知彼;“硬”的指对礼仪的了解并使自己穿戴得体,这样才能体出对招聘人员的尊重和对面试的重视。相信每个人的失败教训都不一样,我希望我的这次失败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陷阱4:抗挫能力弱。名牌、重点院校的学生,一直对自己的发展前景感觉良好,因此他们很难接受来自就业市场上的挫折。他们往往满怀必胜的信心地去参与就业竞争,如果结局是失败,这会对他们的自信带来承重的打击。有的甚至可能一厥不振,择业中的挫折,很容易打击心高气傲的名牌大学生的满腔热情,在怨天尤人之余,忘却了当初制定的目标,失去了本应有的进取心、竞争心,患得患失,缚手缚脚,这是择业的大忌。

  就业故事

  东华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我在大学期间绝对算得上优等生,可第一次择业却败下阵来,这真让我受不了,我把自己关在宿舍里,闷身不响,后悔自己面试时表现为何那么糟,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准备充分一些。后来,我想明白了,世上没有后悔药,无论怎样后悔也无济于事。我应该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现在细细回想,挫折与失败在择业过程中在所难免。被拒绝的滋味,面对“没人要”(自己想去的单位不要自己)的尴尬局面,会很大程度挫伤我们不太坚强的心灵.而要走向最终较为成功的择业,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适——调适情绪、调适目标,而不要交心丧气,因为这不但于事天补,而且会让一个个机会从身边溜走。

  职场看道

  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对名牌大学生的评价:我们很多年轻的国内同事独立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一帆风顺时表现得很好,一碰到不顺心的事情,往往会弄得一团糟。我想,这与父母、老师把好学生保护得很好,给他们创造了非常优越的读书环境有很大关系。在美国,大家都知道,十七八岁自己奋斗打工赚学费的情况很普遍。

  点评:人生的挫折可谓无所不在,有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是否有战胜挫折,走出低谷的勇气。勇敢地面对困难,一个人才可能走向坚强,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陷阱5:盛名之下,其实难负。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用人单位会用同样的标准去考核每一个应聘者,不会对某个学校毕业的学生另眼相看。但事实上,对于名牌、重点学校的学生,他们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同时,也给予更高的期望。因此,也许在其他学生身上发生的不会引起用人单位关注的某些行为,如果发生在名牌高校学生身上,则会引起用人单位极大的关注。千万不要认为用人单位对名牌学校学生要求苛刻,既然来自名校,很自然的,就应该有名校的风范。

  就业故事

  某重点大学一位大学生的切身体会:我还记得大四国庆节后忙着制作简历的情景:“教育背景”、“社会经历”、“所获荣誉及奖励”……每一项都希望其充实、突显。可事实并不尽如人愿——英语证书略显单调,计算机技能缺少佐证,奖学金也只是疏疏落落的一项两项……

  想去令人艳羡的咨询公司,可英语水平过不了关,第一轮笔试就被关在了门外;想去搞金融,可又缺乏相关知识,不符合招聘启事上列出的条件;想成为21世纪最需要的电脑人才,可自己也就懂一点C语言,Mircosoft Office

  唉,早知道……当初我就……

  陷阱6:能量“过大”,极不稳定。名牌、重点高校的学生能力、素质普遍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就如物理教科书中所说的,能量大的电子,越不稳定。在用人单位的用人实践中,经常有对名牌、重点高校的毕业生不安心工作、跳槽频繁的描述。虽然,人才的合理流动是现代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人才实现自身价值的合理选择,可是频繁跳槽,给用人单位留下的印象是职业道德差,奉献精神缺乏。

  职场看道

  3M公司对人才流动的态度: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往往比专业知识、经验更为重要。只有对工作全面认同,积极投入,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现在的年青人很容易犯这么一种错误:一边工作,一边找工作,对工作不是全身心的投入。一个人的第一份、第二份工作也许不能与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形成很好的匹配,他完全可以再寻找自己理想中的工作。而一旦找到了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公司,就应该拿出与企业风雨同舟的精神,全力以赴。在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时期,不乏有一些企业拿着更好的薪资、职位来挖人才,而有一些人也把跳槽作为快速发展的捷径,因为每一次跳槽都可能在薪资、职务上得到提升。虽然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的个人行为,一个人必须有长远的考虑,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频频跳槽的人,虽然他们中也有成功的,但失败者占绝大多数。其实道理十分简单,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无论你怎么跳,你都可以站稳脚跟;而一旦情况发生了变化,公司业务发展遇到了困难,需要紧缩员工时,作为公司的管理人员,选择让谁留下?毫无疑问,要留忠心的,留与企业一起风雨同舟的,第一个牺牲的也许就是那些跳来跳去的人。经济的发展不会永远是一条向上的直线,它会有波浪和起伏,在经济平稳的时候,一定要好好把握机会,不要把精力放在换公司走捷径上。

  荷兰国际集团(ING)对人才流动的看法:如果一个人的简历反映他三年换了两个工作单位,那么我们将肯定不会聘用他。理由有两个,一是这样的人我们认为不稳定。二是这样的人对公司不负责,因为公司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培训你,你对公司还没回报,却要求离开。

  点评: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人才?原因很简单,希望人才为单位的发展创造财富,作出贡献。对此,每个大学毕业生不难理解,因此,在择业与职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有职业道德感,要明白权利与义务两者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现状描述

  2002年3月3日,在北京国展召开的春季人才招聘会上,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打出“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引起议论纷纷。

  一家用人单位居然可以公然歧视我国最高学府,将北大清华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实在令人称奇。两派观点立刻交汇:

  “大学生该警醒了!”一派从用人单位的评价看大学人才培养,京华时报文章的题目是《“北大清华毕业生免谈”揭示教育缺憾》,文章认为,“该公司贴免谈告示的初衷有三点:一是特路普公司有用北大、清华毕业生的失败经验,他们好高骛远,不适应公司工作被开除;二是清华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教育上的弊端,所谓的高才生在情商、智商上都有缺陷;三是北大一老师剽窃美国科学家论文事件造成企业对名校失去信心。免谈告示真正表达的是对中国教育现状的不满意。如何教育出真正对企业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学校应付升学率,老师应付学生,学生应付家长的所谓高分人才。尤其是如何培养出真正在国际竞争中能为企业谋利的人才。”新华社的文章题为《大学生求职:素质是道槛》,该文中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描述是,“他们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团队精神差、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同时,他们一心想要跳槽,不会很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任何企业都需要敬业、真诚、诚信、协作的人才。如果只有学历,而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没有哪一个企业敢用它,因为没有人愿意拿企业的未来作赌注。”

  “纯粹是炒作!”一派则认为是企业在借此炒作,方舟子在网上贴出《店小也欺客:“美国特路普国际集团”》一文,文章说,“有人说是炒作,倒也有点道理。以前没有几个人知道‘特路普’,这回不就全国出名了?”;生活时报的记者深入该用人单位,撰写了《揭穿“北大清华毕业生免谈”的真相》一文。文章写道:“歧视名牌大学的国际集团的真面目又是如何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家所谓的国际一流企业其美国总部是一家办公室设在美国普通居民居住的平房内的夫妻店,门口连招牌都没挂,其在美国的注册时间竟比其‘北京代表处’还要晚8个月。记者还获悉,该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后,一直从事着非法的移民服务活动……”而一些北大、清华的学生说,我们根本就不稀罕去这样的单位,用人单位要不到北大、清华学生却打出免谈的告示,不是哗众取宠是甚?无论是企业炒作还是其他,这则发生在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之后的消息引起的广泛社会关注,很值得高校以及大学生反思。“如果企业在炒作,那么他们找准了一个炒作点。大学,包括名牌大学中,确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着严重的素质缺陷。他们可能学校出身好,分数很高,但动手能力、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却不敢恭维,心理素质也很薄弱,经受不了打击,不敢面对挫折。企业聘任他们很难为己所用,为自己的发展作出贡献。”北京大学一位研究人力资源的教授说,企业的行为其实在挑战学校品牌。学校的品牌是学校的最大无形资产,它是吸引一流师资和一流生源,获得社会支持、资助,向社会“推销”学校科研成果、科研服务以及毕业生的重要因素,国内外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生源会冲着学校良好的学术声誉、社会声誉而来,社会各界会因为学校的良好品牌加强对学校的支持、资助并进行各类合作,用人单位也会因为学校的品牌而更加信任其毕业学生。学校应该像爱惜生命一样维护自身的品牌,加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正如每一个劣质的产品都有可能使企业辛辛苦苦建立起的品牌声誉毁于一旦,甚至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一样,大学每一位教师、学生的能力、素质都与学校的品牌密切相关。

  3、品牌优势强化

  随着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用人观的形成,有着成熟用人理念的企业将从注重“人才”的“外在”转而注重其“内在”。毕业学校、学历层次,这是“外在美”;而过硬的综合素质,则是“内在美”。作为高校和大学生,树立自身品牌,强化品牌优势的途径,就是努力将“外在美”和“内在美”做到和谐统一,“外在”可以促进人们对“内在”进行挖掘,而“内在”则可以加固对“外在”的印象。态度1:名牌代表更高水准的竞争。进了名牌大学,就要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要成为名牌大学的佼佼者,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态度2:名牌代表更好的成才条件。名牌大学不是光环,它代表一种成才的环境和氛围,如果浪费这样的环境和氛围,将对整个职业生涯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态度3:名牌代表更加严格的约束。学校今天拥有的品牌是过去的毕业生创造的,学校未来的品牌需要今天的学生去维护和创建。作为名牌大学的学生,要有更严格的自我约束,一定不要为名牌大学的品牌抹黑。

  态度4:名牌不代表通向未来的坦途。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有层次之分,每个学生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何处,明白自己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不要为品牌所累,也不要为品牌所束。品牌优势需要实力作支撑,某一品牌受到市场欢迎,是因为品牌代表着的高质量、高品质。说到底,别人选择你,看的是你的本事。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激情为你燃烧 就等你哦!


  注册新浪9M全免费邮箱
  新浪二手市场重新开张 结识新网友,短信免费发,就来了了吧!
  柯受良遭车祸 抢救无效死亡 订阅娱乐新闻随时掌握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新浪精彩短信
两性学堂
激情大冒险的滋味
探寻无尽欲望边界
非常笑话
搞笑!与众大不同
过瘾!尝尝就知道
图片
铃声
·[陈奕迅] 十年
·[和 弦] 同桌的你
·鸟啼铃语 蟋蟀铃声
铃声搜索


企 业 服 务


中小企业技术交流会
新网站,想要人知道?
低成本实现网上创业!
堵车? 它不堵!!


分 类 信 息
北交大MBA直通车(京)
古城西安群英“惠”
出国留学大优惠(鄂)
牛皮癣鱼鳞病重大突破
揭开糖尿病难治愈之迷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每日2条,28元/月
原色地带--普通图片铃声,5元包月随意下载随心换. 
炫彩地带--彩图和弦铃声,10元包月下载,时尚又精彩
超级精彩
爆笑无比
公车上。女:手移到别处好吗?男:我没勇气再摸别处了…
每日2条,30元/月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3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