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 正文

大学生就业评定新指数:待就业登记制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02/02 12:06  东方网-文汇报


新春刚过,人才交流会又火爆起来。(新华社发)

  教育部年内试点“待就业登记”制度,毕业生变被动接受学校推荐为主动申请登记。

  “待就业”是指高校学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有就业意向、就业能力而没有找到
工作的状态,是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不是真正的失业。

  本报讯 现行的就业率统计体系对越来越多的临时、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的高校毕业生无法准确量化,从而很难确定真正找不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为此专家们建议,有必要对毕业生就业状况换一个视角研究。据悉,教育部年内将进行试点,探索建立以“待就业登记制度”为核心的待就业率研究、统计体系,以替代以往的就业率研究、统计体系。

  据教育部在沪直属高校研究生就业协作组日前所作的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研究调查的结果显示,由于连续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人,2002年达到了145万人,2003年为212万人,2004年将达到280万人,2005年将达到340万人。随着毕业人数的增长,待就业人数也迅速增长,相关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高校待就业毕业生有70万,到2005年这一数字将可能接近75万。不断扩大的“待就业大学生群”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待就业不仅浪费了人力资源,而且也降低了未来劳动力大军的生产力。

  专家们认为,通过在社会保障机构和高校登记待就业的人数来统计待就业比率,从统计成本的投入和可操作角度来看更理想。有关专家认为,高校应该设立待就业学生登记处,通过对待就业率的统计可以真正反映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有助于有关部门为待就业学生及时地提供帮助。建立“待就业登记”制度是将毕业生由过去就业的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不是被动地由学校推荐,而是由毕业生主动申请登记,社会保障部门和高校扮演服务性角色。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与失业人群相比,这些暂时没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不同于一般的下岗失业者,只要待就业毕业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给自己一个客观公正的定位,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应该不算特别难的事情。因为待就业的毕业生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知识,适应性强,能较强地适应环境变化,学习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年纪轻等优越条件,待就业只是毕业生走向社会的一个适应期。

  协作组专家建议,各高校应设立待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受理点,建立待就业毕业生信息库,为待就业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信息、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有针对性地创造条件帮助待就业毕业生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有计划地组织待就业毕业生参加求职招聘活动;待就业毕业生登记后三次以上拒绝用人单位的,取消待就业资格。

  目前高校就业率统计四大不足

  1、对就业与未就业界定模糊

  目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即为“就业”,而没有严格规范就业协议是否履行,同时升学、出国也被视为就业范围。而且现在的弹性就业、阶段性就业、隐性就业等情况,传统的就业概念也难以涵盖。因此传统的就业率的统计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完全反映现有情况。

  2、就业率统计数据容易“缩水”和“注水”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统计依据是毕业生的就业协议和就业报到证,但根据调查,实际上大约有50%的已就业的毕业生并没有被纳入官方统计,隐性就业、阶段性就业和自由职业者的统计缺失都造成了就业率统计数据的“缩水”。

  而部分毕业生出于种种原因与临时单位挂靠造成“伪就业”却又被学校统计在就业率内,又使就业率统计数字“涨水”。

  3、就业率统计信息采集的渠道单一

  目前就业率的统计数据都源于高校报送的就业方案,缺乏客观权威的社会机构的统计。

  4、反映不出就业“含金量”

  单纯的就业率数字不具备可比性,容易造成社会误读。现有的就业率统计结果中,毕业生就业层次、就业单位的性质、就业薪酬、就业地区等都不能充分体现。除了真实的就业率以外,还必须有就业率含金量的评估。因此可以增加学生的“满意度”作为一项数据指标列入评估体系,并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和学校声誉的指标。而且学生对学校的满意度评价也可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并推动学校不断自我调适、优化教学等。

  待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驿站:福州首创人才储备中心

  3年前,福州市委、市政府针对毕业生择业困难的情况,首创市区两级人才储备中心,为待就业大学毕业生提供服务和帮助,规定凡属计算机软件等18个专业、尚未落实就业岗位的本科以上毕业生,均可进入人才储备中心。要求在福州落户的,公安部门为其办理落户手续,不受任何指标限制。进入中心的毕业生,一年内未就业的,享受政府提供的每月生活补助费230元。此外,市里还拨出1500万元专款,建设了一座占地面积达8300平方米的人才储备中心大楼,可为毕业生提供免费住宿,中心还配有电脑助学中心、图书馆、食堂等设施。

  为了让毕业生们早日找到归宿,中心以多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介服务。及时组织毕业生应聘,并积极组织人才交流会、推介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3年来,市人才储备中心和人才市场共组织大型招聘会30场,每月还定期举办3次“人才集市”。据了解,进入中心的毕业生,短则一个月,平均五六个月就落实到了工作岗位。而利用这些优惠政策,福州市3年来先后组织10次15批人员带领310多家企业、8500条人才需求信息赴全国各地高校招聘急需的各类人才,目前已有6900多人来榕就业。市人才储备中心经过3年发展,已建成市区两级人才储备网,储备各类人才信息1.9万多条,累计储备各类人才4242人。依靠与市人才储备中心联动,福州市500多家企业共引进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4200多人。(记者姜澎报道)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