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该走进名校大门?名校选才标准大家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2/17 11:57 新浪教育 | |
大学期望通过自主招生挑选什么样的学生?中学希望把什么样的学生推荐给高校?考生认为自主招生应该招谁?随着新浪网教育频道与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专刊联合发起的“谁该走进名校大门”大讨论的深入,在名校自主招生背后所蕴含的名校选才的标准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谁该走进名校大门”大讨论欢迎大家就名校选才的标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下列出四种典型观点,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见解。新浪教育和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专刊将选择其中的精彩观点予以刊发。 观点一 :对文科特长生来说,靠考试选拔不公平! 代表声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梁宇学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文科特长生来说,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如何维护是个问题。其实并不是质疑选拔本身,而是担心像文史类学科,对如何来评定学生水平是比较难界定的,仅评几次测试难有准确的评论,这个方面的漏洞可能会成为产生不公平的机会。” 观点二:这种选拔方式让不少人瞎耽误工夫! 代表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助理沈献章在接受北京青年报的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今年自主招生的自荐方式,我持保留态度。虽然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自主招生反应积极,但很多人对自主招生政策的初衷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而仅仅将其理解为多了一次上名校的机会,这非常不好。自荐的学生很多,中学方面要花很大的精力处理自荐手续方面的事务,而高校招办面对大量的自荐表也是应接不暇,工作效率受到了影响。同时自主招生的名额有限,多数学生无法通过特长考试,这对他们最后复习冲刺的状态会有所影响。但自主招生的摸索过程中出现越多的问题,制度成型后的工作就会越完善,效果就越好,对自主招生采取慢慢放开的态度是绝对必要的。” 观点三:只要围着高考分数打转这样的自主招生就没什么意义! 代表声音: 京华时报署名晏扬的文章认为教育部允许部分高校自主招生的初衷,旨在打破高考“一考定终身”和“唯分数论”,给那些德智体全面发展,或在某方面有特长的考生开“绿灯”。所以,5%的招生自主权,就应该面向那些高考成绩并不太好,但综合素质较高的考生,或者总分不太高而某个学科优秀的专才、偏才。如果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依然围着分数打转转,那么扩大推荐中学范围也好,允许考生毛遂自荐也罢,实际作用都很有限。高考成绩过硬的考生自然无须毛遂自荐,而高考成绩不过硬的考生即使毛遂自荐了,跨不过分数这道“门槛”又有何用?高校自主招生的分数“门槛”可以再低一些,使那些高考成绩并不好的特长生有更多的机会。 观点四:不过是换了张试卷定终身! 代表声音: 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赵清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曾发表过这样的看法——自主招生是为了跳出“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框框,但现在却是用“一张试卷”代替“另一张试卷”;学校出的题目,选拔性究竟如何,谁也不能保证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学生肯定是学校想要的学生;另外,如果大家都来组织考试,学生就会“疲于奔命”。 “谁该走进名校大门”系列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