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卷复习:打实基础 强化技能(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3/02 13:53 中国青年报 | |
作者:山西省阳泉市教研室 檀中世 2004年高考,全国大部分省市将采用新课程卷。本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化学的复习和备考给广大考生谈几点建议。 一、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构筑化学知识网络 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各部分有着紧密的联系,彼此间形成了一个较为严密的知识网络体系,明确各个概念和理论模块在整个网络中的位置及其作用,懂得它本身揭示了什么,它与其上、下位概念或理论之间是通过哪种“内核”联结的,是衡量是否理解和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标志。 比如,元素原子的结构特征,既决定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也决定了它的成键特征和所形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进而预示了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可能表现。这种关联的“内核”就是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所以高度关注原子的外层电子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新课程卷第15题和第31、32题(题略)均是针对这个基础模块命制的,它反映了综合卷突出学科内综合的命题思路,昭示了高考化学复习的方向。 要应对上述命题特点,建议复习过程中做到: 1.不孤立记忆和认识各个知识点,而要将其放到相应的体系结构中,在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寻求其内在联系,达到理解层次。应对下列主干内容之间的关系达到理解或掌握水平: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联系,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联系,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原子内各微粒、序数等之间的关系,同一周期内、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如2001、2002、2003年高考试题分别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关于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1年)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气)+B(气)=2C(气) 若经2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2002年)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003年)某温度下,在一定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mol、2mol和4mol。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对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质的量做如下调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减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减少1mol 所以,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重在自己总结归纳。 2.精心选做基础训练题目,做到不偏、不漏、不怪,即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不选做那些有孤僻怪诞特点、内容和思路的题目。目前流通的复习资料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充斥着大量超越新教材要求的内容和题目,考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慎重选择。历年的高考化学试题是极好的复习资源,要按照新教材以及考试说明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要严格控制选题和做题难度,做到不凭个人喜好选题,不脱离自身学习状况选题,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选题,不大量选做难度较大的题目。 二、认真落实基本技能,准确表述化学问题 化学用语等基本技能在教材和高考试题中都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例如热化学方程式的考查在近几年理科综合新课程卷中屡屡出现: (2000年)今有如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H2(g)+1/2O2(g)==H2O(g)ΔH=akJ·mol-1 H2(g)+1/2O2(g)==H2O(l)ΔH=bkJ·mol-1 2H2(g)+O2g)==2H2O(l)ΔH=ckJ·mol-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B.a、b和c均为正值C.a=bD.2b=c(2003年)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H2O(g)==H2(g)+1/2O2(g)ΔH=+242kJ·mol-1 B.2H2(g)+O2(g)==2H2O(l)ΔH=-484kJ·mol-1 C.H2(g)+1/2O2(g)==H2O(g)ΔH=+242kJ·mol-1 D.2H2(g)+O2(g)==2H2O(g)ΔH=+484kJ·mol-1(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