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生》 > 正文

西行漫记:怀古意大利

http://www.sina.com.cn 2004/03/30 11:22  《留学生》

  说实话,最初对于意大利的期望并不是那么的高,总以为希腊才是欧洲的文明发源地,而当我真正踏上意大利的土地时,即刻,就被她的魅力和气势所打动,她就像是一座大型的博物馆,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历经沧桑,每一座乡村教堂都藏有杰出的画作,每一处废墟都是古迹。

  2003年9月5日------庞贝古城(POMPEII)

  2003年9月4日下午4:30,我与希腊旅行团22人在希腊的PATRA港口乘上豪华的SUPERFAST船,经过15个小时,第二天上午8:30到达了意大利南部的巴里港口。一路上,同行的希腊大妈对我极其照顾,问长问短,还总说我是女儿她是妈妈,让我又一次感觉到希腊人的热情与善良,因而才不会因为思念家人而觉得旅途的无趣。从巴里坐车,中午时,便到了建于2700年前的著名古城---庞贝。

  远在公元79年8月24日下午1时左右,那不勒斯湾地区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火山灰把山下的庞培城全部湮没,直到十七世纪这个古城遗址被发现。由于被埋,这座古城的所有建筑被保护得非常完整,甚至连墙壁上绘画颜色仍然鲜艳如初。再现了二千多年前的罗马人的生活。

  这一古代商业鼎盛的城市建立在方圆63公顷的五角形台地上,外围是一道3公里长的城墙,主要街道上铺有不规则开头的石块,路边还铺有高出路面的石块,估计是雨天供行走。路面已被各种车辆碾出了车辙的印痕。古城中建有许多公共建筑,主要包括市政建筑、大会堂、市场、羊毛加工场、神庙、竞技场、戏院和公共浴室等。商业区的街道两旁是羊毛商店、染整房、面包房、仓库、酒店、餐馆、旅舍,甚至妓院。这里也有许多属于普通老百姓居住的房屋,与商店或工厂相连,要区别商店和居民住宅,只要看门口的石阶,如果是较高的,那一定是曾经的商店,主要是为了防盗而设。

  临走时,我忽然有种很沉重的感觉,就这样匆匆的走过了这个拥有2700年历史的古城,真不敢想象当时人们在面对火山来临时恐慌与无助。

  很快,又踏上了去往罗马的路程,3个小时后,我们到了罗马。住在离圣彼特广场很近的一家酒店里,晚上,在酒店里吃意大利餐,不由的被意大利人的性格所感染:酒店里的服务小姐,在上菜时,会随着餐厅里的音乐声,边扭动着身子,哼着小曲,边为你上菜,再加上我们同行的全是希腊人(除了我这个亚洲人),就更将晚餐热烈的气氛推向高潮。

  2003年9月6日-----古城罗马第一日

  罗马,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建筑都是低矮的,见不到高楼林立,街道也不是非常宽阔。来到罗马便不可不去位于罗马是中心的梵蒂冈。这座1929年在教皇与罗马政府协议中产生的城中之国,正式居民仅数百人。可惜,我们只能站在圣彼特广场上远远眺望。

  梵蒂冈博物馆的收藏真让人目不暇接。最令人震撼的是西斯廷(SISTINE)礼拜堂内的壁画与天顶画作品,顺着台阶踏进展厅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都无法呼吸,被眼前巨大又美丽的作品而震撼。在这个长约40米,宽13米,高20米的礼拜堂内,只有12扇位置高且小的窗户,内部全部是米开朗基罗以圣经故事“创世纪”为题材创作的大副壁画和天顶画。参观的人们或专心聆听解说CD,或者仰头欣赏天顶画,所有这些天顶画都是由米开朗基罗一人绘制完成,除了配制颜料的助手外,没有第二个人上去帮助他。在这间短廊式的500多平方米的天顶上,画家要完成全部壁画加上装饰,时间长达4年5个月(自1508年5月至1512年10月底),。其绘画工程之浩大和艰巨性甚难想象。当他走下脚手架时,眼睛已经毁坏。事后,他连读信也要把信纸放到头顶上去。那时,米开朗基罗不过37岁,可是那长期高仰脖子的艰苦作业,使他的脸容变得憔悴不堪,已俨然一个多病的老人了。西斯庭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其中最著名天顶画是《创造亚当》,画面上,左侧那个体魄健壮的裸体青年男子,使我们联想起他那著名的雕像《大卫》,而右侧那个点化人类精英的耶和华,一位年长的智者形象,又使我们联想起他的雕像《摩西像》。他后面由一群天使拥戴着,背景空无一物,象征广袤的宇宙空间。这幅宗教画给人以新的提示,那就是说,创造生命的力量存在于无限的空间,亚当与人类的创造者,在这茫茫的太空中是真正的主宰,他们可以自由地创造一切!展厅里另一幅杰作《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在完成"末日审判"时已是69岁的老人。在此期间,发生了宗教改革和1527年洗劫罗马的事件。教皇留了胡子,以赎罪。反宗教也在进行。克莱门七世和保罗三世决定以引诱犯罪的名义打击任何想象力。米开朗基罗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人,他是个诗人,在他的诗歌中,他表达了这一痛苦。我站在这著名的艺术世界里,久久不忍离去,如此鲜艳的色彩,居然在500年后的今天依旧艳丽,而画上的人物都表现的如此生动,真难以想象艺术家当时是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完成这样的人类文明的!非常遗憾的是,因为和旅行团分两路走,我最终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参观圣彼特教堂,看来要自己去一趟了。又是匆匆的走过,感叹着,惊讶着,却不得不离开。

  下午,我们去了波各赛公园中的波各赛美术馆(Museo e Galleria Borghese),这里虽然规模不算大,但是内部收藏可让人暌违已久,因为在过去的十三年里,一般游客都无法欣赏到它的全貌,直到1998年才整修完毕,全面开放。

  一楼是以雕刻作品为主,较具知名的是以拿破仑妹妹宝琳(Pauline)为模特儿的雕像,这具雕像是雕刻家卡诺瓦(Canova)的作品,Pauline摆出一副维纳斯的姿态,十分撩人。雕刻最生动之处是,宝琳(Pauline)躺在贵妃床上,雕刻家将床上的褶皱都表现的十分柔软。另一件绝妙的雕刻是巴洛克名师贝尼尼的“普鲁多与波茜比娜(Pluto and Persephone)”,它精湛的手艺用大理石雕出肌肤细嫩的触感,普鲁多的手指深深陷入波茜比娜的肌肤,波茜比娜脸上伤心的泪珠清晰可见,我根本无法想象这是用大理石雕刻出的作品。

  二楼以绘画为主,其内部珍贵的绘画收藏有卡拉瓦乔、拉斐尔、堤香等人的作品。有幸欣赏到了“最后的晚餐”,以及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堤香的“圣爱与俗爱(Amore Sacro e Profano)”,据介绍,作品中使用红色的技巧以及对光线的掌握,深深影响着后代的艺术家。可惜这里不允许拍照或者摄相,我只能用心去体会,去感受,去铭记。

  2003年9月7日---古城罗马第二日

  一大早,我独自一人去参观圣彼特广场和教堂,虽然在希腊我也去过很多广场和教堂,但无一能与其相媲美。1656年开始修建圣彼特广场,工程进行了11年。广场主要魅力在于柱廊和方尖碑。柱廊耸立在椭圆的轴线顶端,焦点全在外立墙轴心的方尖碑上。柱廊是有斯列立柱组成(共有284个立柱),上边有104个圣徒的塑像。立柱布局巧妙,从椭圆的焦点,只能看到一个立柱。典型的巴罗克风格,外立墙在山坡的高处,给人一种比实际面积大的感觉。圣彼得广场的另外一个巨大的建筑是建在青铜狮子上的方尖碑,保存着钉死耶稣的十字架一块残片。圣彼得大教堂,始建于1506年。当时是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下令让大艺术家布拉曼特设计建造的。之后文艺复兴三杰中的拉菲尔、米开朗基罗,都先后参与了设计和建设。到1626年才建成。大教堂长210米。圆顶高119米,一切都是相对称的。圣彼特教堂会让每个进入它的人感到震惊与感叹,因为它的宏伟,因为它奢华的装饰,因为它精美的雕刻,因为它色彩鲜亮的绘画,也因为它那种对于上帝的庄严与神秘的气氛。从教堂的圆顶往下看,依次是精美的圣经故事壁画、彩色石子拼就的马赛克绘画、彩色大理石镶成的拱形装饰,而教堂的地板采用同样的彩色大理石,与好似墙壁的拱型装饰交相呼应。教堂内部精美的雕塑不胜枚举,每个角落,每个转弯处都有与人大小般的雕塑,每个都形象生动、呼之欲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米开朗基罗年轻时创作的“圣母悲切”大理石雕塑。它位于教堂一进门处右手的悲切礼拜堂内,我不由地伸手触摸大理石雕出的优美人体,真是有“玉肌冰肤”的感觉。

  在罗马,无时无刻,我都能够感到文化的气氛。庞大又残破的古罗马斗兽场,浪漫的西班牙广场,气势宏伟的卡比托利欧广场(Piazza del Campidoglio),即市政广场,圣彼得镣铐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内的摩西雕像,真理之口,TIBOLI私宅内的上百个喷泉……所有的一切都令人留恋忘返。我发自内心的惊叹,罗马是这样的充满韵味,回味无穷!站在许愿池边,欣赏着十八世纪建筑师沙尔威(Nicolo Salvi)的杰作,我许下心愿,下次一定要再来意大利,再游罗马!

  2003年9月8日---SIENA和比萨,夜游佛罗伦萨

  去西耶纳(SIENA)之前,我对它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小城,以PALIO赛马而闻名。真的见到了,又一次被意大利的迷人小镇所吸引,窄窄的街道,年久的房屋,扇形的Campo广场以它的红色的教堂吸引着我以及所有游人的目光,我坐在这个露天的广场上,吃着当地有名的冰淇淋,望着教堂的钟,仔细感受着异国的气息。除此以外,最吸引我的还有这里的艺术品,不起眼的小店里出售着美丽又艳丽的挂盘和各种饰物,不过,价格也都十分昂贵,大都在80欧元以上,我也只能“望盘兴叹”了。还有很多艺人坐在街边出售着他们得意的水彩画,我禁不住停下脚步,买了一张风景画,算是纪念这个美丽的小镇。

  我们继续向比萨进发,比萨是个小城市,我想象中的比萨斜塔一定是高耸入云,应该一进城就能看到,事实上,斜塔并不向想象中的那么高大,塔高有54.5米,为8层圆柱形建筑,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成,整个建筑,造型古朴而灵巧,远远望去与笔直的教堂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倾斜,再衬着建筑群前的绿地,显得斜塔非常可爱。据说,1972年10月,意大利发生的一次大地震使斜塔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整个塔身大幅度摇晃达22分钟之久,极其危险。幸运的是,该塔仍巍然屹立。这种“斜而不倾”的现象,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而最近两年,更有改“斜”归正的趋势,已朝垂直方向转回3.15毫米。据专家称,这主要是由于1984年以来该地连续多场大雨,造成比萨周围地面的湿度增加,水分渗入地下,使塔基发生变化所致。不过,据专家说,斜塔终有一天会倒下。站在塔下,看着它仿佛马上就要向自己倒下,还真有些害怕呢!我在斜塔下,给丈夫买了一个印有斜塔图案的烟灰缸,我想他一定会喜欢。

  到达佛罗伦萨时,已经是晚上8点了,9点半用完晚餐,约上几个同行的希腊朋友,一起去夜游这座文艺复兴的名城。沿着酒店门口的阿尔诺河(Arno)一直走下去,路边有Uffizzi美术馆,这里收藏着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春》和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奇罗、提香、伦勃朗、戈雅等人的作品,还可以看到旧桥,夜晚阿尔诺河上的旧桥显得十分玲珑,而夜幕下著名的圣玛利亚-德尔佛洛雷教堂也别有韵味,虽然夜晚里看不到教堂外部青铜亮丽的颜色,但教堂的宏大也足以让我震惊许久了。在路过酒店门口的一个小广场时,有艺人在表演杂技,我们也忍不住凑过去看了看。很奇怪,这么晚的夜里,街上还有不少人。回到酒店已经夜里1点了,我也疲惫不堪,很快就进入梦乡。

  2003年9月9日---佛罗伦萨半日,下午维罗那城(VERONA),夜游威尼斯

  名城佛罗伦萨是托斯卡那大区的首府,“佛罗伦萨”(译自英语)依意大利语曾被翻译为“翡冷翠”。据导游讲,“佛罗伦萨”来自于英语里的FLOWER,因为托斯卡那大区到处都是被盛开的向日葵。它坐落在亚平宁山中部、阿尔诺河(Arno)河谷,四周环抱着丘陵。佛罗伦萨是一个颇具绅士格调的城市,充满和谐与优美、庄严与秩序,星罗棋布的村庄和乡间别墅点缀在环抱城市的平缓山坡上。城市规模很小,人口仅三十八万。市内街道到处是敞着门的工匠店铺,传统市场保留至今,出售金、银器和珠宝,现代商店的橱窗里展示着高级皮服、时装、真丝领带和木框镶嵌的古建筑印刷品。旧桥的两边全是出售金银珠宝的小店,设计非常独特,样样都别巨匠心。可惜,时间过的很快,在佛罗伦萨的半天转眼即逝,我们又踏上赶往威尼斯的路途,途中将经过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维罗那城。

  极不巧的是,来到维罗那城时大雨倾盆。我们只能看到一世纪末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由粉红色大理石建成的竞技场,而这里依旧是每年夏天七八月份举行国际性戏剧节的场所。它在意大利境内规模仅次于罗马斗兽场。虽然这座椭圆形建筑的最外围两层除了一处残垣之外已经完全坍毁,仍然可供二万五千人同时观赏演出。就这样,我们与罗密欧向朱丽叶表白的阳台擦肩而过。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都有机会看到夜晚的威尼斯,这次,我很有幸的领略了。虽然下着小雨,天气也很冷,但我想这更会使威尼斯别有韵味吧!晚上,坐着威尼斯独有的公共交通工具----公共汽船,欣赏着两边的建筑,威尼斯的房屋建造独特,地基都淹没在水中,像从水中钻出的似的教堂,非常生动、可爱。不过,我也在想这些建筑的地基长年在水里,一定会面临洪水的侵袭、地面下沉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威胁,难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呼吁拯救威尼斯呢。大约半个小时,我们来到圣马可教堂,夜晚到处都是黑暗,看不清教堂的面貌,而在圣马可教堂对面的广场上灯火辉煌,环绕广场的分别是东面的圣马可教堂,南面的新市政厅,西面的克雷尔(Correr)博物馆,和北面的旧市政厅,而一层是一个接一个的小店铺,走过去看看,都是精致的玻璃饰品,非常好看,难怪威尼斯的玻璃制品全世界闻名呢,不过都已经关门了,我也只能隔着橱窗欣赏。在广场的一边有一家餐馆,晚上还有不少的客人,边用餐边欣赏小提琴师演奏的乐曲,静静的夜里传来浪漫的小提琴曲----爱情故事,我看到广场远处有一对恋人在这个飘着雨的夜晚,举着伞伴着音乐翩翩起舞,时而跳舞,时而接吻,浪漫之极。看看身边同去的几对希腊夫妇,虽然已不年轻,但还是在这种气氛里忍不住相拥亲吻,而我一个人显得与这里的气氛不太协调,虽然很感动,虽然很渴望我的他此时也在身边,但还是很快离开了。回到酒店又是将近夜里1点,同屋的希腊大妈早已睡熟,我也以最快的速度入睡,期待看到白天的水城。

  2003年9月10日---威尼斯半日,离开意大利

  还好,第二天没有下雨,天也不是那么冷了,用过早餐,我们就出发了。威尼斯素有“亚得里亚海明珠”之称,威尼斯这座水城,周围海湾环绕,只有西北角有一条长堤与大陆相连。蛛网一样密布的一百三十多条河道,将全城切割成百余个小岛。

  我们乘船从威尼斯大运河一路走过,由于威尼斯历史悠久,一路上看到的也是不同时期的建筑,如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上了岸,经过“叹息桥”(Ponte di Rialto),在桥上稍作停留,据说跨过了这座桥的囚犯再也不可能回到这个世上来了,所以在桥上的小窗口边不由发出为告别人世而不舍的叹息声。可以想象每个经过这里的囚犯在走过这座桥时的无奈。又一次来到圣马克广场,白天的广场显的比夜里大,此时广场上有很多的鸽子,一点也不惧怕人,在身边跑来跑去。在白天里才看清了圣马克教堂的全貌,整个教堂非常华丽,十分漂亮,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它本是一座拜占庭式建筑,后来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所以说,圣马可教堂不仅也是一座教堂而已,它更是一座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的优秀建筑,一座收藏丰富艺术品的宝库。

  我顺着圣马可教堂往南走。紧贴着教堂盒子般的建筑,是哥特式晚期风格的公爵宫(Palazzo Ducale)。公爵宫原是9世纪威尼斯总督的执政厅,因为经历多次火灾,现在的建筑是15世纪重建。虽是中世纪建筑,但看起来还非常崭新,明亮的大理石外墙与走廊在阳光下灿烂夺目。

  公爵宫再往南,便是大海,海边停着许多的游艇,海上时不时有飞过的海鸟。时间有限,我在路边买了非常艳丽的面具,为了纪念每年威尼斯嘉年华狂欢节。坐在回去的船上,感慨万千,据说2015年,威尼斯的有些街道会被水淹没,不禁为这个浪漫的水上城市感到惋惜,也为如此仓促的意大利之游有点怅然所失。就这样,离开了威尼斯,踏上了返回希腊的征途。

  坐在回希腊的OLYMPIC PALACE船上,想起诗人爱伦坡说过:"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细细品位,真谛就在其中。

  作者简历:

  许晶:2002年10月获得希腊政府奖学金,前来希腊留学。

  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在雅典大学学习希腊语。

  2003年9月至2005年1月,雅典经济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此次出游,是开学前,忙里偷闲的机会。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