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留学生》 > 正文

大话“假留学”

http://www.sina.com.cn 2004/03/30 12:02  《留学生》

  初听人言称“假留学”,不明就里。仔细想来,所谓留学人员其实代表的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现代科学技能的群体,他们在祖国的经济建设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是个无可辩驳的事实。特别是最近几年,留学归来的人才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说明“经济发展,人才第一”是符合实际、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但是另一条让人无可奈何的“真理”也很现实:凡是“好”的必然招来“假”的。留学人员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较强,但是生产过程长,制造成本高,所以供不应求。一些政府部门或者企业为了装点门面,招聘和任用海归学子的愿望
日渐膨胀,早已超过“求贤若渴”,甚至达到了“迷信”和盲目崇拜的程度。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导致了供需失衡、假货盛行。善于钻营和欺骗者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天赐良机”,兼之现代科技发展,到黑地摊上炮制两份“留学证件”绝非难事,于是“花小钱,办大事”,不出国也落个“留学归来”。

  最近见媒体报道,假借“留学人员”身份行骗的事情多了起来。其实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以我看来,对此类事情大可不必忧心,更犯不上为了核查其真实性而大兴土木,成立什么“专门机构”。社会成本太高,纯属劳民伤财。

  一句话,“假留学”露馅是历史的必然,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骗人的人能够装瞒多久?这些“假留学”的“阴谋得逞”,并非因为他们具有超人的骗术,实在是我们当中那些迷信“留学万能”的领导宁愿蒙上自己的眼睛,识别不出真假,“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什么又说对此类事情不必太过忧心呢?因为“假留学”的存在恰恰说明“真留学”的价值。“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受到世人尊重,还不是因为当年昏官盛行?偌大的留学人员群体里混进几个小小毛贼又算得了什么!

  今天的“假留学”,不过是若干年前“假名片”的翻版,都是不重实际,只看虚名的病态症状。当社会上各种单位大讲文凭,唯学历为尊的时候,假学历、假文凭立即被市场看好,书记厂长恨不得都要混个博士、硕士当当。现在留学人员吃香,造假的水平立即跟上,假文凭可以做得比真文凭还漂亮。前些日子有消息说,某考场认真核查考生资格,拿真实学历证明的人都很难通过,但是持有假造文书的却能顺利过关。这说明技术进步也不能阻止甚至有可能助长形式主义的猖獗。

  假名片、假留学,本质相同,都是社会信用水平低下的表现。谁应该对这些事情负责?当然是造假的人。试图用“管”和“查”的办法彻底解决这类问题是不可能的,因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只有让那些造假的人自食其果,受到“疼痛一辈子”的打击,造假者才会有所收敛,但不会绝迹。一个社会如果没有惩治“坏”人的能力,“好”人就永远不会有抬头的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承担管理社会责任的政府应该对社会信用的滑坡负责,因为只有政府才有责任和能力守望道德。

  编后:国人善饮,国人凡饮皆寻正宗名牌,富者茅台五粮液,贫者也非邻家老二自酿的不喝。国有名酒若干,即便喝不上的也总不能喝那假冒伪劣、喝那鸩酒吧。“洋学位”是好,但咱们也要擦亮眼睛,打个灯笼看个仔细。这样做其实不难,这里转引一段文字,以后谁到您那里谋职谈合作,不妨先看看这几样:本人护照,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机构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国家教育部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出国前的最后学历学位证书等。虽然看似有损正版留学人员的面子,但为了让真金发光,去伪存真仍不可免。编/王兆军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