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高考金刊》 > 正文

高考阻击战--如何在高考考场发挥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04/04/15 14:29  课堂内外-高考金刊

  作者:曾德富(中山大学)

  虽然高考题年年在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了解各科的优劣,注重方法,重兵出击,就会有所收获。

  旗开得胜

  “好的开始往往是成功的一半”,能不能跨进名校,语文的“领头羊”作用至关重要。也许是意识到第一门考试的重要性,我进入考场后就不可避免地开始紧张:头皮发麻、大脑空白、手心出汗、手微微颤抖,这些反应不停地出现。但是在那个时刻,及时发下来的试卷救了我。我迅速进入到作战状态中,立即定下答题方案:放弃地毯式轰炸,选择跳跃式前进,先做自己有把握的题目。随着被攻克题目的增多,我的心情也开始放松,思维逐渐灵活,自信心就恢复了。

  选择题有很大的绝对性和风险性,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和良好的推理联系能力,有时还要取巧。有些题目一看就懂,有些需旁敲侧击,有些需要联系上下文,还有的则需要你去猜。

  例一:2001年高考语文卷第1题要求找出有错别字的一组。当我看到B项中的“分泌(Bi,第四声)”时,我可以判定它是错误的,正确读音应该是“分泌(mi,第四声)”,所以答案是B,C、D两个选项就不用看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例二:2001年高考语文卷第6题补充句子成分:

  (1)每逢深秋时节,______松林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____近看小桥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我选择了“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层林叠翠,白云缭绕”,原因很明显:第一个空主要是看句子后部的词组构成结构,“槐榆丹枫”与“松林山茶”对称;第二个空关键在那个“远眺”词上,“层林叠翠,白云缭绕”符合眺望这个动作(由近到远)。

  相对客观题来说,主观题拿分的机会比较大,但是前提是要理解文章的中心,答题才不至于言不及义。我在鉴赏古文和阅读现代文的时候,不求字字句句都弄懂,只求吃透其内涵,使答题时能有的放矢。检验答案时,我也多了个心眼,在原先的答案后边多写一些原文中有的话,确保万无一失,也使答案更加全面。高考后的那份“试卷答案补充细则”证明了我的做法是醒目的,那些“边角料”让我多得了4~5分。

  2001年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关注的是“诚信”,审清题意是相当重要的。我认为这个题目议论性较强,比较贴近当今社会的热点之一“信任危机”。中国人自古就推崇“忠义两全”,我想这与“诚信”太吻合了,所以我开篇立意:人无诚信不立。接着用了三国名将赵云作例子,因为在乱世中刘备与赵云两君臣皆以诚信相待,才能令赵子龙演绎出“血战长坂坡”的经典故事。现在的高考作文要求真情实感,所以我打出了一张“人情牌”,把自己真诚交友的经历写了上去,使我的作文有叙有议,文章可信且有亲和力,分数自然不会低(后来我的语文考了130多分,作文贡献了55分)。

  捷报频传

  政治一直是我的强项,所以当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的时候,大脑已经提前开始兴奋了。这是好事,我鼓励自己。

  单选题一般不会太难,只要会推理并且细心一点,顺着题意这条“藤”就不难摸出答案这个“瓜”。

  可是,不定项选择题的答案就“养在深闺人未识”了。除了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并且进行谨慎周密的思考,还需有“赌徒”的精神,善于去猜。在相似的答案之间作出选择需要准确的判断力,而判断力则源于对基础政治的“滚瓜烂熟”和对题目的悟性。

  “兵不血刃”地解决了客观题,就到了主观题的攻坚阶段,简答题比较容易完成,譬如2001年高考政治卷第34题“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应如何贯彻‘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只需将有关观点答案列出来就基本OK了。而这时字迹尤其要工整,简答题不能简单对待,你的认真态度会给考官留下好印象,打分就自然不会低。

  辨析题越来越倾向于出对错交织的题目,答题的关键在于:一心两用,双管齐下。前者说的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后者说的是不仅要纠错,还要指正。例如试卷的第37题“没有回报的道德活动是没有意义的”,我答题时承认大多数的义举都不希望有回报,现实中也确实得不到回报,但是要很明确地纠正“无意义”这种悲观谬论,阐明其重大意义,提倡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即使生活中有黑暗面,我们还是可以面对光明。

  论述题是试卷中最需花费心血的题目,堪称政治的“灵魂”,她需要你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要求结构完整,语言简练,论证有力。答论述题的过程就像厨师做菜,首先砧板(大脑)上要有款式多样的菜(各种论据观点),想好做什么菜(明确题意要求),接着选定菜式必需的原料(选择有针对性的论据),烹调(组织观点答题),加点佐料(使句子通顺),最后上菜(圆满完成)。

  险象环生

  历史卷题量较大,要考查的知识点多且分散,这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分配时间。

  高三开始,我就注意训练自己把握时间的能力。平时做一套题,右手执笔,左手握表(很滑稽吧),规定自己一定要在前30分钟内完成30道选择题。如果超过了30分钟还没写完,也要毫不犹豫地去做主观题,“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大题的75分也同样重要啊!久而久之,平时作题我的脑中就形成了一种紧迫感,所以高考时那紧迫的气氛反而有熟悉的感觉,使我可以平心静气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答题。

  人们对2001年高考历史卷的评价普遍不高,焦点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对知识点考查过细,很多题考的是课文的注释、历史图片说明和课文前的历史背景,许多考生当场“为之倾倒”。对于从小到大“历经百考而不死”的我来说还是可以应付的,因为我有全局观,也就是把时代背景特征、社会生产力状况、社会性质、执政党、代表人物、社会思潮、重大历史事件等统统回忆一下,梳理结构,拓展了思路,答案自然水落石出。

  2001年高考历史卷第33题材料题:

  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后,热月党人领导的国民公会于1795年制定了宪法。宪法草案报告人在解释宪法的指导思想时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国家将陷入自然状态。

  问题:对这段话写一段短评。

  很多人一看到1794这个陌生的年份,眼球就被吸引住了,马上回想那一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落入了陷阱,容易忽视“热月政变”这一关键提示信息:革命高潮已去,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正常秩序。明白了事件所处的大环境,你再分层阐述观点,一篇不错的小论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乘胜出击

  听力题一定要抓紧时间浏览题目,看懂问的是什么。我的经验是,有的问题甚至不用听,按常理推断就可得出答案;即使暂时找不到答案,也可以心中有数。另外,如果听不清播音内容,就相信直觉!直觉是瞬间感觉。经验表明,在犹豫不决且“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第一感觉往往就是对的,我在多次模拟考时就是因为优柔寡断,不相信直觉而导致了可惜的丢分。所以宁可信自己,也不要意气用事乱填。

  选择题考查的是短语词组的固定搭配、日常生活场景交际用语、代词介词动词的形态、强调句型,一般要求都不高。我的经验是,只需将高中所有的英语课本看懂学好,就可以很顺利的Pass了。

  完型填空不但考联系推理能力,还考耐心。做完型千万不要心急,别寄希望于自己一次就顺利填满空格——高考题毕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联系上下文推断那些空格应填什么,这个不会,没关系,继续往下看,说不定答案就在下一句中。有时待把整篇文章看完,就会有“拨开乌云见青天”之感,明白了文章到底讲什么,前面迷惑人的那几个空往往就不难填了。

  改错题的技巧见仁见智,我没什么绝招,也是老老实实地找。不过,我有个小建议:

  当在10个句子里已经找出8个错误、还剩2个不敢肯定的时候,你不妨都打上“√”,这样起码有1个是对的。当时我对第1句和第10句都没头绪,于是就“狡猾”地都打了“√”,结果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我做对了第一题。

  阅读理解是分数高低的“分水岭”,“得阅读者得天下”。

  1.时间就是生命。我有个死规定:6分钟“搞掂”一篇文章。如果有一篇超过6分钟还没有思路,就逼着自己看下一题,这样做是“丢车保帅”,不至于捡了芝麻丢西瓜。

  2.作记号。我阅读短文时有个习惯,喜欢用铅笔(万一试卷不允许涂画还可以擦掉铅字)把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原因划出来。可以用波浪线、双横线、星号、惊叹号、问号等使关键句变得醒目易见,对理解文意大有益处!

  3.理解语境,把握中心。答阅读题有时需要“囫囵吞枣”,英语的阅读理解和语文的现代文鉴赏两者的解答有异曲同工之处:不必十全十美、面面俱到,只需抓住要点,把握精髓,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