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国学校名录--海外院校的第一参照“座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5/03 14:11 《21世纪》留学 | |
教育部在网上公布21个国家的学校名单后,半年时间点击率达331万人次。名单成为学生选择海外学校的第一参照“座标”。 去年10月,教育部通过涉外监管网和中国留学网向社会公布了21个国家学校的名单,到今年3月底的将近半年时间里,点击率达331万多人次,平均每周的浏览者有13万人之多。有关业内人士评论说这件事抓住了人们的眼球,是为老百姓做了件好事。 教育部公布21个国家学校名单之举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和动因呢?记者在走访了教育部国际合作司涉外监管处、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等处之后了解到以下情况,在这里予以追溯记录。 留学预警和案例投诉大多与学校资质有关 教育部的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自2003年5月开通以来,先后发布了16次留学预警,绝大多数涉及国外院校,其中有11次是专门针对国外院校资质情况而发的。请看: 最近,所谓“瑞士金融大学”(曾用名“日内瓦金融大学”)在上海等地进行招生。该校只是一所在日内瓦工商管理部门商业注册的私立学校,不是瑞士政府承认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毕业证书”不被瑞士政府及当地教育部门承认,我驻瑞士使馆也从未出具任何认证。但该校的招生广告中谎称可授予金融学士、金融硕士等,误导、欺骗留学人员。 ——留学预警[2003]1号 新西兰最大的语言学校Modern Age Institute of Learning倒闭。 ——留学预警[2003]5号 除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以外的其他酒店管理学校,以及一些工商管理学校、财经金融学校、语言学校、“国际学校”等,均属不被瑞士政府承认为正规高等学历教育的私立学校范畴。有的冠以“大学”或“学院”的名称对外招生,学费昂贵。 ——留学预警[2003]6号 挪威人民高级培训学校既不是高等教育机构,也不是大学预科,其教学和培训活动与大学招生没有直接的联系。 ——留学预警[2003]7号 据了解,“达拉斯兰地区私立高中”(Dalslands Fristaende Gymnasium AB)位于距离瑞典哥德堡市160公里的乡村(贝克佛斯镇Backefors),由当地居民、公职人员等集资而办。该校于2000年在当地注册为高级中学,2003年开始招生。该校语言教育未经瑞典教育主管部门或其承认的权威机构认可,也未在我驻瑞典使馆办理认证。 ——留学预警[2003]10号 丹麦人民高等学校(FOLK-HOEJSKOLE,英文名称为Folk High School),也被译为人民高中,不具大学性质和水平,是丹麦学历教育体系之外的特色私立学校,属成人业余教育性质,约有80多所,……其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不衔接。 ——留学预警[2003]11号 据悉,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School of Business, Stockholm University)的MBA和IEMBA(International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专业的学位并未得到瑞典官方教育机构的承认。 ——留学预警[2003]13号 …… 本刊从去年11期开始,连续刊登消费者在留学过程中上当受骗的投诉案例,如《“金桥项目”是如何蒸发的》(2003年11期)、《120名中国留学生南非集体被骗》(2003年12期)、《法国学位为何由英国大学授权》(2004年1期)、《读语言学校可直升大学的承诺可信吗》(2004年4期)等,这些投诉案例无一不是消费者在中介的“作用”下,到国外上的是一些资质不稳定或不被所在国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承认的学校,耽误了时间和学业,损失了金钱。一些读者在给我们的来信中写道:早知道到国外是上这样的“滥校”,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国内的条件,还东挪西借那么多钱去受这份儿“洋罪”。 还是“出国留学”这四个字,其中的含义与上世80年代大不一样 预警也好,投诉也好,都是近年来留学领域中凸显出来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之所以显现,是和我国融入整个国际教育交流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的,它使“出国留学”这四个字所承载的内容大大增加,而我国进入WTO时对开放教育市场所作的承诺,加速了这种变化。 变化一:国际上的Educational Aid变成了Educational Trade Aid:援助;Trade:贸易。 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传输教育是以援助的方式来体现的,即通过发放奖学金、投资某个教育交流项目等,来实施他们的影响。不管他们最终的目的如何,在中国曾有一批学生成为西方国家教育援助的受益者。 进入9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教育援助策略发生了改变,转向了教育贸易。他们鼓励学校向外推广教育,用招收外国学生的收入弥补学校的运营,对于招收外国学生的学校,政府予以一定的补贴。 这一策略的转变对西方国家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而且是“立竿见影”的,有数字为证: 有研究表明,2003年全球有170万学生在170多个国家留学,其中一半多集中在5个英语国家,他们大多是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学生。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最新公布的年度报告,2003年,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数量为58.63万人,他们中的55%来自亚洲,9%来自中国。该报告说,2003年外国留学生的学费、生活费和其他有关费用为美国经济贡献了120亿美元,成为其第五大服务业出口收入。 在澳大利亚,2004年注册的海外学生达到17.5万人,是澳洲大学里学生总量的五分之一,其中中国学生在4万至5万人之间。澳洲日报报道说:教育现在是澳洲第七大出口行业,每年赚取外汇50亿澳元。 目前在新西兰的外国学生超过8万人,其中有3万多中国学生,外国学生每年为新西兰的GDP增加一个百分点的收入。 在英国的20多万外国学生中,中国学生占了7万。据英国使馆教育官员称,2003年他们为3.2万名中国学生签发了留学英国的签证。 输出教育,已经成为西方国家近些年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条款中,教育被列入到服务贸易的范畴中,这让一些多年从事教育、视教育为圣地的人难以接受。在不久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的“跨境高等教育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人员认为用“跨境教育”取代“教育贸易”的提法更为准确。 不管是教育贸易还是跨境教育,还是我们常说的教育交流,近几年来绝大多数国家在向中国输出教育时,采用的都是市场推广的方式,比如教育展、比如中介代理。市场是由利益驱动的,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来华推广教育的都是什么样的学校?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优质教育资源? 变化二:国内,出国留学由少数人的事变成了多数人的目标和行动 曾几何时,出国留学对13亿中国人来说,只是极少数人可以考虑的事。在上世纪80年代,每年只有3000多名“精英”和“骄子”可以享受到公派留学的殊荣,自费留学者几乎为零。 80年代末期,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等国尝试扩大招收中国学生的举动,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自费出国潮。虽然这次尝试由于所在国学校质量把关不严而导致出了一场“退款风波”,但由此而启发了国人的思路,自费出国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和家庭考虑的事情。 中国经济的发展和鼓励留学的政策,是我国自费留学人数逐年增长的前提。 2001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从上一年的3.9万人陡增到8.4万人,其中自费留学人数为7.6万;随后的2002、2003两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分别达到12.5和11.5万人,自费留学人员占了其中的93%。可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 每年10多万人的市场对那些教育输出国来讲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这更加刺激了国外教育在中国以更多的层次和更快的速度加以推广。 变化三:留学不再仅仅指向少数几个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倾向 过去,一些教育输出国出于他们本国利益的考虑,对中国学生通过签证政策来限制留学生的层次,一般来说只允许大学毕业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通过留学签证,他们认为招收低质量的学生或开放低层次的教育对他们不是很有利。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留学的市场化因素和留学人数的增加,使得跨境教育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一方面,中国学生留学已不再指向少数几个西方国家,而是选择世界上任何一个被认为是适合他留学的国家;另一方面,出于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国外在推广他们的课程时也开始注重更多的层面,现在中国学生到国外可以读本科,可以学语言,也可以到职业学校学习。除此之外,很多国家还在接受中国学生的同时开始把他们的课程推向中国,以知识产权的方式出售,以求从境外获取利益,我国规定,国外课程进入中国必须通过合作办学的方式。 跨境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把国外教育资源的复杂性显示出来了,来华推广院校中有正规的大学,也有职业培训学校,同时还有一些私立院校和语言学校,他们的资质也就是合法性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关注,也确实出现了本文开头提到的由于对国外学校情况缺乏真实和全面了解而上当受骗的情况,包括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由于对国外院校的情况不是很清楚,加上中间人的违规操作,使得国内教育机构的利益得不到保护的情况也有发生。不少人开始把质疑的目光指向国外院校的资质。 正是以上这些背景因素,让教育部做出了公布国外学校名单,以保护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和国内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的决定。2003年下半年,美国、英国、丹麦、南非、挪威、马来西亚、爱尔兰、荷兰、希腊、塞浦路斯、日本、新加坡、韩国、法国、德国、芬兰、瑞典、瑞士、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1个国家的近万所学校的名单分两批在网上向全社会公布。教育部承诺,今后将进一步充实名单,公布没有公布的国家,并随时更新。 这是一份来自官方推荐的名单 进入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和中国留学网的网页,点击“教育部公布21个国家学校名单”的目录,可以看到21个国家依次排列在榜,继续点击,就可以查询到你所要去的学校是不是“网上有名”了。 由于各国的教育管理体系不尽相同,在网上公布每个国家的学校名单之前,对此都有一个简短的说明,以使查询者能够掌握比较全面的情况。例如,对美国基本情况的介绍是: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各州政府负责注册并审批各类高等院校,但各院校是否被社会所认可则取决于政府承认的认证机构的认证。 美国高等院校包括公立与私立两种。主要实行二年学制或四年学制,二年制的多为技术专科学校和社区学院。据统计,目前美国各类高等院校有3600多所。 美国高等院校的质量认证一般由专业认证机构负责,经美国教育部认可的专业认证机构主要有六大区域认证机构及近百个专业认证机构。联邦政府通过认证机构间接起到对各院校的管理与规范。全美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EA)是协调并审核认证机构的专业机构。通过区域性认证协会或其它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各院校可实现学分相互转换,所颁发的学位证书或文凭证书能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美国学校的名单是按照各州所属分别列出的。 对英国的介绍简明扼要: “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包括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育学院以及艺术及设计学院。英国现有90多所大学和150多所提供本科以上课程的学院。英国各类院校是否开设预科由各学校自己确定。”英国学校的名单则根据“中英两国政府学位证书互认框架协议所包括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被英国文化协会认证的英语教学院校”分别列出。 有些国家的学校体制清晰、数量不多,就一揽子列出。如新加坡是这样介绍的:“新加坡的大学和理工学院均属于高等教育机构系列。新加坡政府投资并负责经营的高等学校包括3所大学和5所理工学院。其中3所大学可以颁发学士学位以上(含学士学位)的文凭证书。5所理工学院可以颁发专业教育文凭。这些学校的课程、管理和水平被普遍认可。” 据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车伟民先生介绍,能够被列上名单的学校,一是它必须是所在国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授权的一些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学校;二是与我国签署互认高等教育学位协议中所覆盖的学校。这些学校的名单主要来自三个途径,即:由所在国家驻华使领馆提供、由我国驻外使领馆提供和有关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学校名单。目前已经公布的名单主要是能够颁发学位的大学,应该说,21个国家的主要大学已全部涵盖其中。名单中也包含了个别国家权威认证机构认证的大专层次的院校和语言学校,比如澳大利亚公布了大学和公立的高等职业院校,英国公布了正规的大学和一些语言学校等。 车伟民说,这份名单只是对所在国政府批准和认可的学校的再确认,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去这些学校学习,学校的资质是有保证的,不会有太多的风险。至于国外的一些私立培训机构、一些国家的语言、预科学校等,由于对这些学校的质量保证体系不清楚,加上他们很多是以商业机构注册,资质的稳定性比较差,均不在公布名单之列。车伟民特意强调说,公布学校名单不是官方承认,只是推荐,把资质较好的国外学校优先推荐给计划出国留学的学生和计划与国外开展合作的国内学校。 名单公布后的反响强烈 21个国家学校的名单公布后,第一个拍手叫好的就是想要留学的中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他们来说,政府已经明确发出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被认为是公正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于是,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要确定的就是要看这所学校是不是“在榜”,政府公布的名单成了他们第一参照“座标”。 名单也成了国内院校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在选择和审批合作项目时最主要的参考依据,这使得没有在名单上的院校在中国的合作项目难以执行,一些营利性机构开始抱怨说名单公布影响了他们在华招生及相关业务。相反,各国的驻华使领馆则十分重视,积极与教育部沟通。 在国外的留学生看到名单后,如果发现自己就学的学校不在名单上,就会向学校发出质疑,校方感到压力很大,纷纷找教育部协商。据说,名单的影响已不仅限于中国学生,连周边亚洲国家的学生也在看这个名单,把它作为参考。教育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司岑建君副司长在留学中介论坛上说:过去有些资质很差的外国学校勾结一些假洋鬼子欺骗中国学生,现在我们公布了国外学校名单,那些个资质很差的国外学校开始着急起来了。 据了解,围绕着名单,教育部还会开展进一步的工作。比如在名单上加入学校的一些核心内容、以此来考核中介代理的学校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筹建境外教育机构鉴定中心以提供个案服务等。 专家说:留学选择学校,资质是第一要素 在国内,我们很容易分清出学校的性质和特点,也比较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学校。而对国外的院校,由于体制的原因、由于距离和信息的原因、甚至是由于翻译的原因,难以与自己的情况加以比对,往往会导致一些不确定的或者是不正确的理解,在选择学校上失之偏颇。 应记者的要求,多年来一直从事留学生出国工作、有着丰富经验的车伟民先生,对准备留学的中国学生在选择国外学校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应当注意的有很多方面的因素,第一个要注意的是他所选择学校的合法资质问题,这是绝大多数学生已经体会到的。第二是选择的课程和专业的合法性,不要为国外学校的盲目推广所诱惑。他说经常可以在英国、澳大利亚看到许多集中学习MBA或商科的中国学生,一个班都是中国人,实际上并不是这些学校中国学生很多,而是集中在个别专业上。第三是要分清学校的性质和类型,到底是一个学术性的教育机构,如大学,还是一个培训机构。有一些培训机构,在写字楼里租上几间房子,号称可以发××国家、××大学的学位,实际上是不行的。在加拿大和英国,有一种学校叫大学学院,英文University College,可以理解是大学机构,但只能颁发学士学位。有的学校只叫College,或Institute,也可能是很好的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MIT),但更多地叫这个的不是特别高等的学校,在有些国家可能就是民办学校或私立培训机构。如果有些学生就是要上职业学校,那应该是他弄清学校性质后的选择,而不应该是被“误导”到这样的学校里去的。 对以上三条,有一个客观的参考依据,就是教育部在公布学校名单的同时公布了了解国外学校核心资质的11项内容,他们是:学校中外文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建校时间、在校学生数及中国学生数,及学校性质、办学层次、颁发学历、学位是否得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权威机构认可等,我国驻外使领馆已经统一使用含有以上内容的表格,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判断国外学校的实际情况。 车伟民说,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往往比较重视学校的排名,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不会对学校进行排名,大学排名往往是民间或媒体的一种运作,从这点上讲,资质比排名要重要。如果要看排名,应当是看专业或课程的排名,比如英国官方有一个教学评估机构,它会对大学的专业课程教学科研情况打分,有一个排名,这些在专业网站上都可以查到。 留学生在选择学校时还有一些因素要考虑,比如有没有校园、有没有奖学金、导师如何,有名的导师不一定在名校里,签证的因素等。有些学生出于经济的考虑,希望学校所在地有较多的打工机会,但事情往往是矛盾的,打工机会多的一般是大城市,那里的学费、生活费也贵;学费、生活费便宜的小城市打工机会也少,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虑。 车伟民说,现在的教育留学咨询已经商业化了,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倾向性,把你介绍出去它会得到利润回报。因此,查看政府的公正信息,对留学生选择学校就显得更为必要。(文/梁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