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压力陡增 求职学子问计心理咨询

http://www.sina.com.cn 2004/05/08 10:02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2004年春夏之交的北京,天气阴晴不定,恰恰如同许多大学毕业生的心情。

  “郁闷!”笔者在北京各高校采访期间,这个词成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学子们的口头禅。他们的“郁闷”来自日渐增大的就业压力。

  今年,280万高校毕业生将走出校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据统计,今年的毕业生人
数比2003年增加68万人。

  由于竞争激烈、就业矛盾突出,不少高校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一部分毕业生在新的就业体制和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心理准备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心理偏差,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反而又影响了他们的就业。

  “就业时的盲人”

  “寒窗十几载,好容易挤进大学的门槛,如今就要走向社会,却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真的很迷茫!”在去往中央民族学院校医院的路上,笔者碰到了正要去校医院做心理咨询的张文。张是中央民族学院2004届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比较优秀。但即便如此,面对就业他也表现出一脸苦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位同学在自己的一段日记中倾诉:“我已经大四了,还是不晓得自己该做什么?在北航读书,专业也不错,自己却喜欢平淡的生活,不想去争什么。但是父母却对我寄以重望,我不愿辜负父母,总是在不断勉强自己,很矛盾。我相信父母的要求是对的,可自己为什么就一点也没有积极上进的心态呢?我该如何是好?”

  “我是某医科大学今年的本科毕业,却没有办法进医院工作,不想做医生,又不知道明天等待自己的是什么。我不知道该如何设计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如何让自己的能力和知识发挥到最适合的地方?如何给自己的职业和自己的发展方向作一个正确的定位?谁可以帮我解惑?我期待着,我自己也在努力摸索着。虽然我不是现实中的瞎子,但我却是择业就业时的盲人……”这是北京某高校网页上一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留言。

  “即将毕业,我已经给自己设计了很多条道路:要么去私企工作,要么考研究生,要么自己开一家公司……但是我现在比较难的是如何决策的问题,这些选择都各有千秋,所以到现在我还没有决定下来,真的很着急。”选择虽多,北京师范大学的许波却表现出一脸忧郁。

  对于许的情况,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治疗科主任唐登华教授说:“这是一种明显的‘角色选择’问题,很多毕业生在选择就业的单位时,有多种选择,而且对于这些工作来说,哪一个都可以,但是他总想挑一个最好的。”

  在唐教授接触的毕业生中,就有过很多这样的案例。唐教授说他曾接待过一位已经苦苦选择了两年之久,仍然没有结果的毕业生。

  心理障碍问题突出

  “人太多了,好的岗位会有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竞争,要获得自己喜欢的工作,很难!”笔者在采访一些应届毕业生时,很多同学这样说。

  统计资料表明,“十五”期间,我国可提供劳动岗位4000万个,平均每年有800万个。而高学历的人才却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递增。2002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147万人,2003年达到214万人,2004年大约在280万,按此趋势,至2005年应届大学生将达到330多万人。如果再算上民办高等院校,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四五百万人,可占800万个就业岗位数量的一半以上。加之目前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已呈年轻化趋势,五年间也腾不出多少就业岗位,所以高学历就业难在情理之中。

  越是求职择业难,大学毕业生越是容易背上种种心理负担,比如: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向用人单位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脱离实际;在就业工作中,他们往往希望一蹴而就,能够顺利就业,害怕失败等。

  唐教授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障碍:

  首先,“角色困难”是很多同学面临的问题。一些学生在学校时非常优秀,但是在求职就业时却陷入到无法选择的困惑之中,其实他知道哪一个选择有什么利弊,但是他总想找一个最好的。

  其次,一些同学不善于接纳变化。社会提供给人的空间越来越大,大学毕业生完全可以跨专业工作,比如说学计算机的,不一定要选择做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做一些相关工作。而很多同学只局限于所学专业,认为学好了这个专业,一辈子就靠这个吃饭了,没有开放的心态。

  第三,自我认知不准确,缺乏对困难的自我处理能力,不明确自己要干什么。一部分即将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怀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

  除上述之外,在毕业生求职就业中出现的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也是导致学生心理困惑的原因。

  心理咨询答疑解惑

  “我选择去美容院,运动或是和朋友聚会。”“我选择呆在宿舍中听音乐,看书或是睡上一觉。”“我选择到酒吧痛饮,或是疯狂采购。”“我去做心理咨询,看我是不是心理有问题。”……这是笔者在北京一些高校内采访时,一些同学在面对就业心理压力时常用的解决方法。

  中央民族大学校医院心理咨询室的金雪梅老师对笔者说:“我们学校比较特殊,因为民族的特点不同,在就业问题上,各个民族的情况也不一样。比如维吾尔族的同学,他们比较敏感,遇到事情后就容易出现一些情绪上的波动。每到考试时,一些维族同学也会睡不好觉,总怀疑自己没有考好。”

  金老师告诉笔者,每天都会有3~5人来学校咨询室做心理咨询,尤其是每周五上完心理咨询课之后,来咨询的人数会更多。“心理咨询工作对于学生来说,很有必要。”金老师认为。

  据了解,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深受大学毕业生的青睐。

  “我们充分相信来访者有自己解决自己困难的能力,心理咨询只是当局者迷,即同学们处于情绪波动的状态下,帮助他们看到自己阳光的一面,看到自己有能力的一面。”唐教授说,“我们的心理咨询工作并不是替他们做出决策,而是让他们看到,在面对困难时,他们以前是怎么做的,有哪些经验,从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独立处理困难的能力。”

  “其实,这样的心理咨询工作能加强就业心理指导,让我们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做完心理咨询之后,我觉得自己的以前的想法非常幼稚,心中的疑云也散了,害怕就业的心理也消除了。”一名曾经做过心理咨询的毕业生这样说。

  但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学校并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只是在学校的医院内挂一个心理咨询室的牌子,缺乏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对于心理健康的投入也很少。

  “我们计划对全校学生做一次心理健康调查,目前的心理咨询室已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需求,专业人员和经费的缺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金雪梅老师说。

  据悉,从今年9月份开始,全国各高校将陆续为新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不少老师和学生认为,这将为大学生就业清除一道“拦路虎”。(慕相中)<




评论】 【天生我才论坛】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search 小灵通 儿童用品 香水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