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时期的智力启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5/13 16:23 新浪教育 | |
在我们的思想中,不存在什么“关键时期”,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时期都是“关键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对“人生关键时期”,人们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但很少有人把它界定给人生的蒙昧时期。而恰恰是对这一极易为人们忽略的人生阶段的不同把握,成就了一些天才,也湮没了一些天才。我们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正是从这一时期起步的。 当我的孩子与所有的孩子处于同样的蒙昧状态时,我从他们本能的呱呱啼哭、梦中微笑和贪婪的吸吮中窥见到他们大脑中潜伏的意识已在悄然萌生。我开始用积极主动的器官功能训练代替孩子襁褓中的自由发育,去开启他们智力的潜能。 我用悦耳的棒铃声训练孩子的听力,用色彩鲜明的物体吸引孩子的眼神,用亲切的哄逗引发他们的笑声,用慈爱的抚摸激发他们愉悦的情感…… 一个半月时,孩子的头能随着声音转动;眼睛能追逐鲜艳的色彩,追逐妈妈的身影;他们能在大人引逗下咯咯地笑,能用哭声呼唤妈妈的怀抱…… 这种非语言的功能训练,刺激了孩子的感官神经,促进了智力和身体各器官的发育。3个月时,孩子会翻身了,喜怒之情更受意识的支配;6个月时已不安于现状,能翻滚,有了向既定目标勾起的欲望,对食物的味道有了感觉并能表示出好恶…… 我每天都观察、记录着孩子生理、心理的细微变化,不断思考、设计着新的训练方案。 语言是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和对孩子进行认知教育的工具,是帮助孩子开启神秘的世界之门的钥匙。但重要的不是先教孩子会说话,而是先训练孩子能听懂话,懂得越早越好,越多越好。从孩子6个月起,我开始对他们进行听语训练。我用最简单的口语,伴以简单的手势动作和表情,让孩子模仿。孩子9个月时能按大人口令做各种滑稽可笑的动作。这种机械的、带有条件反射性质的模仿动作的反复进行,不但训练了孩子的听语能力,也训练了他们思维和反应的敏捷。 下一步是听语识物的训练。先教孩子认识自己,训练听语指示自己的五官和身体各部位。再认识身边的亲人,进而认识日常生活用品及家养小动物。我们的孩子在一岁半左右基本能听懂大人对他们讲的话,并能按照大人的指示做各种“故事”和“游戏”。这一时期的动作不再是机械的模仿,已开始受情感和意识的支配了。他们已认识了周围许多事物,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和要求。 我们终于冲破了与孩子间语言障碍的高墙,带领他们走出了人生的蒙昧时期。 或许是我们对孩子的超前教育充分开发了他们大脑中潜在的天赋,或许是孩子优越的天赋条件给了我们教育的信心、灵感和激情,或许是二者兼有,鹏和鲲从小就显露出超越普通孩子的天赋。从小学到大学,他们一直学习得很轻松也很优秀。对他们,我们从未有过危机感。因为在我们的思想中,不存在什么“关键时期”,孩子的每一个成长时期都是“关键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早期教育,重要的不是对孩子知识的传授,而是对他们创造力、想像力和智力能力的训练,这一切首先来自于观察。在孩子认知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我们带领孩子走进更广阔的空间视野,让他们在观察中增长见识。 鹏和鲲都出生在玉泉的半山区,这里山灵水秀,他们得天独厚地歆享了大自然的熏陶和哺育,并从每天对它的状貌、色彩和声音的观察与感受中获得了知识。他们每天一出家门就能看见大山、田野和小溪;在我每天上下班的乡间小路上,他们认识了田野里生长的各种庄稼、山上和田野里一年四季不同的颜色;在自家小院里,他们每天看日出日落,数夜空里的星星;就连对风、霜、雨、雪、雷、电这些寻常的自然现象,他们都有比城里孩子更为切近的感受。我们还利用探亲和旅游的机会领孩子游览妈妈家乡的松花江,看爸爸故乡的大海…… 这些人们司空见惯的景物,如果在不经意间看过,会如过眼烟云,但是当我怀着母亲的使命带领孩子从它们身边走过,这一切就变得鲜活和富有生命。孩子们已悄悄走近并爱上了这个迷人的世界。孩子们对这段生活和景物的记忆反映在他们后来的幻想、作文和绘画中,永远不会泯灭。 在带领孩子进行观察中,我同时把事物的相关知识讲给他们。鲲2岁时我带他看日出,我告诉他:太阳从东边出,从西边落,太阳落了,月亮和星星就出来了——教孩子认识东西南北和白天黑夜。 在观察中孩子常常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与想像。比如鹏2岁时见到汽车就学它的叫声。鲲一见到树,就想到木头;一见到壶,就想到水。这是一种十分可贵的联想思维的表现,说明孩子在对某一事物的观察中已同时获取了对该事物多元的知识因素。 模仿是对观察对象特征的提炼,是儿童积极思维的标志。鹏和鲲在1岁以后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模仿能力。鹏在一岁半会学鸡、鸭、鹅、火车、汽车叫,模仿解放军操练;2岁时竟蹲在地上看鹅怎样走路,看天上飞机怎样飞行,边看边学。鲲1岁开始模仿哥哥的举动,模仿大人的各种动作;1岁3个月能学鸡、鸭、鹅、狗叫……这些说明孩子在模仿中已能做到眼、耳、心并用,并抓住了事物的特征。 但他们的模仿常常不加选择,好的坏的、有益无益的全模仿,因此一定要加以正确引导。他们2岁时常学当地老百姓卷烟,用纸条卷上烟末后还在一头拧个尖儿先封死,然后掐掉封死的一头,两个手指一夹送到嘴里抽起来,煞有介事;学说脏话、骂人。我们都及时予以纠正,并把孩子的兴趣引导到积极的模仿中。 鹏对声音的观察模仿有特殊的偏好和特长。他看战斗影片,不光看情节,而是琢磨战场上各种武器的音响;他坐火车不光看车窗外的风景,同时在倾听火车行走的声音;他来到繁华的大街上也不光看热闹,他在辨别各种车辆的不同鸣叫声……4岁时,他能模仿一场战斗中机关枪扫射、轰炸机飞行、扔炸弹、击中目标、爆炸的全程音响;他能模仿火车从启动到运行、煞车的全程音响;他能模仿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等各种车辆的鸣笛声……维妙维肖。 孩子们还常把观察到的事物画下来,鹏尤喜画画。他四五岁就画,6岁时见什么画什么。他观察很细,连卡车上人们不注意的挡泥板、标志杆都画出来了。 孩子们从小就善于观察,长大以后仍然保持了这个好习惯。在他们读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一起到飞机场看飞机怎样起落;到施工现场,看一条柏油马路怎样铺成,看工人师傅怎样一砖一瓦盖起高楼……他们把观察到的东西记在日记上,写进作文里,成为他们永不枯竭的作文素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