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画,功夫在画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6/09 23:41 新浪教育 | |
一张画,是一个人全部艺术素养的总和。为了提高孩子作画的表现力,不仅让孩子刻苦磨练艺术语言,更重要的还需加强画外之功。 一张画,是一个人全部艺术素养的总和。因为从中不仅可以看出画家对语言掌握的熟练程度,同时还可以看出怎样使用语言的能力。 我们家藏有大量中外名家的画册,他们从小就“认识”了许多大家。与我来往的朋友中包括各种职业者,有画家、音乐家、舞蹈家、作家、记者,谈话的题目非常广泛。偏偏他们从孩子时就爱听大人说话,挥之不去,去而复来,无形中表现了他们对各方面的好奇心。平时所见所闻,成年累月的艺术熏陶,这对他们的成长,不能说没有有益的影响。 我们全家经常看各种展览,除作者及创作年代等常识性知识以外,我们一般不做先入为主的介绍和结论。我们看美术展览,无论是世界大师的还是无名作者的,一般不先看作者的名字,各自找出若干幅认为最好的作品和最差的作品,然后在一起讨论成功作品的基本要素,不成功作品的原因,在艺术世界里应首先看艺术而不是首先看人。 好作品,敢于肯定,哪怕是知名度低的人物。不成功的作品,也敢于否定,哪怕是著名的大师。因为一个著名的艺术家,也不能保证件件作品都是佳作,从小就受到尊重的艺术眼光与艺术感受力,对于形成未来艺术创造的鲜明个性和真正鉴赏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孩子作画的表现力,不仅要让孩子刻苦磨练艺术语言,更重要的还需加强他们的画外之功。为此首先要提高的是孩子的文学修养。 卜镝在7岁的时候,他妈妈教他背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和陆游的名字在他童年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们不断让他从中外文学宝库中吸取可贵的营养。 卜镝爱画马,他的书边、本皮、草稿纸上到处都是马。读了李贺的咏马诗后,更激起了他画马的兴致。他最喜欢“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一首,画面上夜色迷茫,波浪起伏的沙漠上,一匹骏马昂首嘶鸣……诗人柯岩对这幅画爱不释手,于是卜镝把这幅画送给了她。 在哥哥的影响下,卜桦也画了《山色空蒙雨亦奇》,她用浓淡相间的水墨表现了雨中西湖朦胧秀丽的景色。 对古诗词的爱好,不仅提高了他的文学修养,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让他更懂得热爱自己的祖国,为自己伟大的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和文化而无比自豪。 傅雷在指导他的儿子傅聪学钢琴时曾这样说过:“单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有很大弊害的。以你的气质而论,我觉得你需要多多跑到大自然中去,也需要不时欣赏造型艺术来调剂。假定你每个月郊游一次,上美术馆一次,恐怕你不仅精神更愉快,更平衡,便是你的音乐表达也会更丰富,更有生命力,更有新面目出现。亲爱的孩子,你无论如何应该试试看。” 傅雷先生是一位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教育家,他的话语多么亲切、可贵!因此在可能的条件下,我们尽量让孩子观看各种类型的文艺演出、舞蹈、戏剧及体育比赛。这不但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而且从这些姐妹艺术中能汲取大量的营养,使绘画更有内容,更富表现力。 卜镝唱歌不太好,但他对音乐却有强烈的爱。他喜欢听音乐。他说:“听音乐可以自由地想像。”6岁时,他听了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后,就画了一幅田园的景色:成熟的麦子,奔驰的小马车,飞翔的小鸟……这是一个6岁儿童所能有的想像。不久前,他听了古典音乐《十面埋伏》,便画了一幅古代战场激烈厮杀的画;听了《二泉映月》,画了月光下两股合流的泉水,一个孩子静静地坐在泉边。当时他还不知道,“二泉”原来是泉水的名字,却误以为是两股泉水呢。 在中外优秀的电影中,孩子也不仅仅受到思想教育,随着银幕的变化,时而哭,时而笑,时而愤怒,时而同情,那动人的故事,精彩的情节,优美的画面,都变成孩子作画的宝贵素材;那电影艺术的蒙太奇表现手法,也可能变成孩子画面的新颖构图。 舞蹈是活动的雕塑。孩子在舞蹈中记下许多动态美。舞台上群舞的出场与入场,人物的聚与散,多样的队形变化,精彩的造型与组合对于孩子绘制复杂场面的画不会没有启发的。 京剧与地方剧动人的表演、异样的唱腔、艳丽的服装、简单的道具、优美的武打,使孩子生动地认识到传统装饰艺术的程式化语言,在孩子们的画里都有着明显的印迹。 有了生活,孩子就有了欢乐。有了生活,艺术家就有了常青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