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德国“哈佛”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7/12 23:30 《留学生》 |
文/王涛 19世纪末,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问哈佛大学校长:“怎样才能建立一所精英大学?”哈佛的答案是:用200年时间和5千万美金。 2004年伊始,以平民式大学著称的德国也兴起一股兴办精英大学的飓风,引发了知识界、教育界、政界乃至全社会的一场大讨论:精英大学,有那个必要吗? 事实上,真正需要讨论倒是:德国人能不能打造出一所精英大学? 洪堡旗帜下的大学体制 德国最古老的大学——海德堡大学建立于1386年。在随后的几百年里,不同性质的运动和改革在欧洲风起云涌,德国也顺应潮流相继建立更多的大学。早期大学里主要设有神学院、医学院和法学院;在宗教改革期间,各地的邦君设立大学的目的是巩固宗教信仰,支持当局的统治。大学和教授往往是法律和正统信仰的权威,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德国新文化思想运动孕育了一批新式大学,脱离神学而独立的哲学、实际的观察和试验、经验和数学等被引入大学,除了教学之外,大学还开始承担科研任务,实验室、植物园、医院开始成为大学的组成部分。 拿破仑称霸欧洲、普鲁士崩溃以后,德国有很多大学被关闭,但是成立于1810年的柏林大学确立了德国大学的发展模式。这所大学的创建人是德国著名语言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威廉·洪堡。洪堡的改革思路建立在人文主义精神和自由民主思想的基础上,其要点有:一,大学不是职业培训场所,而是纯科学性的、不带任何具体目的的教育机构。大学生应在暂时的孤寂中与同学一起接受教师施以的普遍人性教育和个性教育;二,科学研究与课堂教育对大学来讲同等重要。从次序来讲,科研甚至排在教学之前。为了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他建议把教学机构与科学院、艺术院、图书馆、天文台和植物园等联成一个统一体;三,大学在科研教学方面应享有充分自由,国家应避免干涉大学事务,使学校成为自决自治的教育机构。洪堡的教育思想及办学模式直到1933年法西斯上台之前,在德国大学中占有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就是在今天依然发挥着作用。 在德国,除个别几所由私人和教会办的大学以及联邦国防军大学和联邦行政专科大学外,其他所有的大学属联邦州所有。大学教育基本法则由联邦制定。联邦的另一主要任务是资助高校设施的建设和科研,亦即同联邦各州共同促进教育事业。为了协调各大学之间的合作,联邦另设有高等学校校长会议。但是高校拥有自治权,在法律框架内有权制定自己的校规。 高等学校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专职校长或主席,任职数年。校长配有同样由选举产生的副校长。 大学的自治权运作以所谓的“集体大学”模式进行,即所有大学成员分层次地参与学校的重大决定。这种层次由大学成员的资格、职能、责任及相关程序决定。比如,系主任的选举仅在教授中间进行。而学生的事务则由学生自己管理。在一些大学中,传统的系的划分出现以专业作为最小的管理单位划分的发展趋势。 平民化的德国大学 德国大学不设大学入学考试,但入学需要有文理中学的毕业证书Abitur,即“获得进入高等学校的普通资格证书”。这是 13 年级或 12 年级(在四个联邦州)的毕业证书。外国学生需要有同等的毕业证书。学年分冬季学期和夏季学期,学期长约 7个月,一年停课(或放寒暑假)时间约 5个月。 在德国,尽管某些大学已开始争取“校外资助”的项目,但绝大多数大学的资金由国家或拥有自己文化主权的联邦州提供。至今为止,德国大学生大多无须交付学费,父母经济状况欠佳者还可以根据“联邦教育促进法”要求国家提供无息贷款。外国学生不享有这项权力,但同样无需支付任何学习费用。 与英、美、法等国家的大学不同,德国没有那种仅招收出类拔萃者的尖子学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在德国不是大学挑选大学生,而是大学生挑选学校(需要专门进行选拔考试的艺术等专门学校例外)。不过, 70 年代以来,随着学生数量剧增,德国大学在全联邦范围内对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采取了入学限制(Numerus clausus),如医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心理学、建筑学等专业,由多特蒙德的中央分配办公室(ZVS)在全联邦范围内调配可提供的学习名额。要获得这些专业的学习位置的主要条件是,高中毕业文凭的成绩超过平均分数线。 英法式名校是声望地位的象征 与德国相比,法英等国的名校无异于王侯贵族。在法国、英国,大学排名深刻影响着求学者,进入什么样的大学就意味着以后人生道路的不同。 一直到19世纪,英国只有两所大学——牛津和剑桥,进入这样的大学上学意味着以后将能够从事收入高、名声大的职业,因此严格的入学考试必不可少。在英国,各大学的历史传统往往决定了该校的名气:牛津剑桥是泰斗级的;19世纪成立的一批“红砖大学”(因为学校的建筑为红砖所盖)如曼彻斯特大学只能心甘情愿地位居第二集团;资历最浅的是在过去十年里从原来的专科学校脱胎而来的学校。不过近几年英国大学的排名有所变动:牛津的王者霸气收敛了很多,年轻些的学校如Warwick以及百年老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都已经迈入国际名校的行列。英国“精英学校”的原则以科研实力为主,当然财政状况不可避免地起着重要作用。 同为欧洲大陆国家的法国在拿破仑之前大学以国家公立为主,拿破仑之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一批与社会更为接轨的高等专科学校。目前法国大学主要有两大类:一为国家公立大学。此类大学实行平等原则:所有国立大学一律平等,不分等次;自由原则:所有完成中学学业的学生都可以免费接受高等教育,学校只收取非常低的注册费。第二类学校为重点高等专科学校:它们以其灵活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吸引着最优秀的学生,以其高质量的教学被公认为法国的名牌大学。重点高等专科学校的学生同样来自普通中学,但与国立大学不同的是,这些学生必须经过两年的预科学习、通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并且须交付极其昂贵的学费后才能跨进这些名牌大学的校门。重点高等专科学校的私立性质决定了它们的经费来自财团,而充裕的办学经费使学校的教学条件远远优越于国立大学。另外它们与企业间的密切联系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最为著名的有综合理工大学、矿业大学、路桥大学、高等商业大学、高等师范大学等。 德国校园盛行大锅饭 如果比照哈佛的“200年+5千万美金=名校”公式,今天德国社民党梦想的哈佛模式精英大学的主导思想是“短平快”。社民党在党内会议上说德国的高等教育、科研以及创新将成为该党派在新一年里要成就的几件大事,其中一个主要项目就是创建至少一所美国模式的精英大学。 德国这次是锐志要在高等教育上花大力气了,不过在大学内部就存在着种种阻力,首先是大学校园里的“大锅饭”政策。没有一个教授想要比同事挣得多;好学生差学生同样上大学,一个班级的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可以坐在大学的同一间课堂里;没有大学可以为了降低师生比例关系而少招收学生——德国大学不允许搞等级制度。 当然,大锅饭也有好的一面:最北端的弗雷恩斯堡的大学毕业证和最南端的康斯坦茨的毕业证价值一样;每一个大学教授都可以认为自己是顶尖的。不过平均主义造成了德国大学的实力只能是中不溜。德国没有一所大学可以与美国的顶尖大学如伯克利、耶鲁等等相提并论。另一个事实是,德国顶尖的科研学者都往美国跑:几乎三分之一的年轻科学家都曾经在美国学习过,其中出类拔萃者往往都留在了美国,四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德裔科学家都是在美国做出成果来的。 令人不得望其项背的美国名校 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德国“哈佛”。这个计划实现与否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先衡量一下现在的德国大学和美国顶尖大学的差距:哈佛和海德堡,柏林和伯克利。 当年的德国大学的模式曾经是美国设立大学的典范:科研和教学的联合,大学独立于国家和宗教之外,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美国人从德国拿来的。美国第一所研究型大学马里兰州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曾经被称为“巴尔的摩的海德堡”,但现在呢,这个徒弟早已经放开大步子朝前走,把旧日的老师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拿美国学校的资金来比,哥伦比亚大学这个财政年度有20亿美金可供使用,这是柏林自由大学的校长根本不敢相信的事情。柏林自由大学的学生数量比哥伦比亚大学多出一倍,却只有2亿7千万欧元的经费。美国的顶尖名校除了财大气粗的私立学校之外,还有一些众所周知的公立大学。这些学校都不惜重金,花大力气建设学校:教授工资、实验室设备、学生工作等等。比如在加州伯克利大学仅仅负责学生事务的就有700名工作人员: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联系实习,有财政专家替学生解决资金问题,有心理专家进行咨询。在学校里,学生完全可以不依赖外部社会生存,购物、看病,还有举不胜举的音乐会,等等。 在美国读顶尖高校花费确实很大,然而学校会替你算账:每年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都会公布出来,学生可以很清楚地计算自己的投资是否值得。学校拥有庞大的校友会组织:一日哥伦比亚,终身哥伦比亚,大学每年收到的校友捐款无异于天文数字。而德国面对这样的毕业生组织只有望洋兴叹。 学费和捐款是美国名校的重要资金来源,另外大学对学生的选拔非常严格,想进入顶尖高校的前提条件是要足够出色,包括高中成绩、推荐信、面试等等,学生的各种技能也在考虑范围之内,比如音乐、艺术、体育等等。而德国大学没有绝对的自主权来挑选学生。 此外,美国大学在国际化程度上远远超过了德国:美国自然领域的博士有一半不是出生在美国,人才是全世界范围内的,而不只是本土的。美国高校用各种奖学金和优厚条件吸引了大批的博士生、年轻科学家和教授,包括来自德国的科学精英。 美国大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独立性。美国的私立大学只对学生、教授负责。没有哪个部门或者法律给大学的发展限定条条框框。大学董事会唯一的事情就是监管财政,选举大学校长。而大学校长往往是能够给大学带来财路的“经理和决策者”。 资金、独立、严格选拔,庞大的人才库:这是建成一所精英大学的几个基本要素。如此看来,打造德国“哈佛”无异于痴人说梦。不过建立一所类似芝加哥大学对德国来说倒是有可能——当年洛克菲勒投资了5千万美金,而芝加哥大学现在终于挤进了前30名,为此美国人花了20年的时间。 编/王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