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爱心助飞梦想--圆贫困生求学梦 > 正文

科教时评:轰轰烈烈的“捐助仪式”能否止步?

http://www.sina.com.cn 2004/08/31 10:04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又快到高校开学的时候了,关注贫困生,让贫困生能上得起大学,成了近段时间媒体报道的重点。

  随手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献爱心的报道或场景。应该说,对贫困生的关爱,体现了一种社会的进步,这种爱是能够温暖我们这个社会的。

  但也就在这一片爱心声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不太合谐的地方。大凡跟捐助有关的事情,大都非“仪式”一番不可,这似乎已成了而今“时髦的流弊”。

  本来,对寒门学子给予资助,既体现了人们对贫困群体的深切关爱,更折社出社会对知识的看重与尊重。然而,为将捐助的资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非得搞个轰轰烈烈的“仪式”,这似乎与捐助活动本身的意义,总有些变味甚至格格不入。

  凡捐助必兴师动众地举行“仪式”,可能捐助者会认为,或是藉此激发人们献爱心的宣传鼓动,或是对业已献出爱心的人以此做公开的张扬彰显,或是以此激励受助的学生发奋努力回报社会,等等。笔者以为,类似的效果,有可能通过这样的形式实现,但仔细想想,政府及有关部门这样做,就难免仍然摆脱不了形式主义背后的“花架子”之嫌。

  就笔者观察,那些陆续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其受助金额大都在一两千元左右,而举行一个“捐助仪式”,搭台布置等仪式筹备,邀请领导出场,学生的与会开支,活动之后的餐饮招待等等,算下来就并非一个区区小数。那么,如果不搞所谓“仪式”,而将这笔实无必要的开支节省下来,大约就还可以再资助更多一些贫困学生———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我想,作为并不需要受助者回报的捐助人,他们也并不希望把有限的钱花在“仪式”这类活动上的。

  我们说,如果真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资助贫困生的爱心活动中来,如果真要对业已慷慨相助的人士进行彰显奖励,完全可以仅仅通过媒体渠道就能够解决的。比如介绍贫困生的经济状况和发倡议书,比如对捐助者颁发荣誉证书和登报鸣谢等,既能有效达到目的,又能使宣传更广泛深入,更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急需救助的贫困生身上。

  须知,对以“救贫济困”为宗旨的社会捐助活动本身而言,不是什么值得人人兴高采烈的喜事,毕竟这里的“主角”,是那些因经济窘迫而濒临失学的孩子,在“隆重的场面”背后,可能有对他们尊严的伤害,有相形之下的自卑甚至泪水。因此,如果政府将这种特别活动搞成“喜庆”气氛,搞成为政府及部门的“形象活动”,则实在有悖于爱心活动本质。

  相关专题:爱心助飞梦想 圆贫困生一个求学梦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新浪高考 新浪教育      欢迎网友投稿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