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习题解析 > 正文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1 18:53  双博士丛书

  


  本章配套习题

  一、单选题

  1.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
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3.宋朝画家文与可住宅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4.打制粗糙的石器——制造金属工具——铁制工具的出现——机器的使用——电话、电视、计算机广泛使用——用遗传工程技术产生克隆羊,这有力表明实践是

  A.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历史性活动

  C.社会性活动D.能动的不断发展的活动

  5.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所见所思往往各不相同,这说明

  A.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意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6.先有工程设计图,然后按设计图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在先,物质在后B.意识对物质有决定作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对意识有决定作用

  7.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A.否认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物质”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主要是与

  A.社会实践水平相联系

  B.阶级斗争形式相联系

  C.科学技术水平相联系

  D.哲学发展水平相联系

  2.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表现在

  A.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B.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前者是后者的理论成就的概括

  C.前者为后者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D.前者是后者的根据,后者是前者的条件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在于

  A.把质上无限多样的物质世界归结为粒子在量上的不同

  B.把某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认为物质的一般

  C.不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D.不了解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4.辩证唯物主义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分歧在于主张

  A.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

  B.世界是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的

  C.意识有能动作用,还是没有能动作用

  D.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还是没有客观规律

  5.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

  A.多元论的思想

  B.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式的思想

  C.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D.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思想和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的思想

  6.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关系表现在

  A.没有绝对运动就无所谓相对静止

  B.没有相对静止也就无所谓绝对运动

  C.绝对运动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

  D.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

  7.中国古代昼夜用子丑寅卯……计时,现代人们用24小时计时,这说明时间

  A.是人的观念产物

  B.是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C.观念是相对的、可变的

  D.观念和时间客观性无关

  8.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是

  A. 司法人员办案B. 艺术家表演

  C. 运动员训练D. 农民育种

  9.实践活动的展开的几个基本环节有

  A. 确定一定的实践目标

  B. 规划一定的实践计划

  C. 制定相应的实践方法

  D. 实践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及实践结果及其检验

  10.实践是人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指

  A.通过实践活动人与外部世界进行物质交换和精神转换

  B.通过实践活动使客体主体化,通过实践活动使主体客观化

  C.通过实践主体把客体信息改变为主体的思维形式和内容

  D.通过实践主体将信息进行思维加工,产生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观念

  11. 关于实践的主体、客体说法正确的是

  A. 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条件下,从事一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B. 物也可以成为主体

  C. 实践的主体具有自主性、能动性;客体具有客观性

  D. 实践的主体是一个历史范畴,客体不是

  12.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为

  A.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

  D.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性,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

  1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区别

  A.自在世界是客观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产生之前的世界

  C.自在世界是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D.自在世界是未被人化的自然界

  1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15.根据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应承认

  A.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B.错误的思想也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C.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D.改造世界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而且能够创造客观世界

  16.“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1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18.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是

  A.前者是生理的、心理的过程,后者是机械的、物理的、电子的过程

  B.前者具有能动创造性,后者不具有能动创造性

  C.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D.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不具有社会性

  1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20.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哲学上体现了

  A.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B.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D.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表现,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运动的客观性,时间、空间的客观性

  C.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意识的能动性

  22.自然界万物千姿百态,社会诸形态各不相同,但有一些共同点,如

  A.都是感觉的复合B.都可以被认识,都是客观实在

  C.都是不停地运动D.都有各自运动的规律

  三、辨析题

  1.“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物质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是运动。

  3.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将能完全代替人脑。

  6.“世界统一于存在”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观点。

  四、分析题

  1.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有材料如下:

  材料1

  中国哲学家钱绪山认为:运动只是主观意识(知)的运动“天只此知之虚明,地只此知之凝聚”。

  材料2

  西方哲学家毕尔生认为“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材料3

  中国哲学家朱熹认为“总天地万物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且“太极即理”。

  材料4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运动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请回答:

  (1)材料1、2的共同哲学倾向。

  (2)材料3、4的共同哲学倾向。

  (3)材料1、2、3、4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历史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是本原。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唯一的。世界统一于存在”。

  摘自《十六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哲学教程》

  材料2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摘自《人类知识原理》

  材料3

  思宾诺沙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其余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的属性,一切个体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什么区别,错误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错在哪里?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错在哪里?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从哲学上阐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