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2005考研政治红宝书配套习题解析 > 正文

第四章 资本的运行(配套习题及答案)(3)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6 17:26  双博士丛书

  


  三、辨析题

  1.流动资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其价值发生增殖的资本。

  2.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相同的。

  3.社会总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4.资本主义整个再生产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5.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的价值可以一次性转移到新产品中,并随产品的出售一次性收回,因此属于流动资本。

  6.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

  7.固定资本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四、分析题

  1.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2.试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的条件及其对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用的意义。

  3.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技术进步加速,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这一现象,并指出这一趋势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4.马克思的资本循环理论和资本周转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单个资本运动进行分析的理论,它揭示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运动的一般规律。因此,撇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对社会主义企业同样是适用的。

  请结合马克思的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分析论述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企业资金循环正常进行和加速资金周转的重要性和主要途径。

  5.江泽民同志“5·13”讲话指出:“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二十多年的艰苦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从新世纪开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中碰到的最大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要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请结合马克思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论述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两种方式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6.下列是关于经济危机的材料:

  当代资本主义从一次又一次爆发的经济危机中汲取经验教训,切身感受到“不使全部社会关系经常发生变革,就不可能生存下去”。以1825年的工业危机为开端并反复出现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体现了资本主义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所固有的社会矛盾的尖锐性。正是这种尖锐和深刻的矛盾引发了本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而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使其经济跌入崩溃的边缘。这次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起点的危机,使国际交易减少了三分之二,一些国家的失业率高达劳动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工资水平下降到危机前三分之一,世界经济陷入大萧条,造成了极大的心理恐慌和社会震荡。可以说,恰恰是作为资本主义孪生物的周期性危机本身,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运作方式,建立反危机和预防危机的机制。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怎样认识经济危机的作用?

  7.试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及其矛盾的加深。

  8. 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实践对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有何借鉴作用?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