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父亲心中神奇的土地和永远的太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07 14:56 新浪教育 | |
作者:杨福臣 在父亲的个人档案里,这样记载着他退休后的工作历程:讲台——柜台——讲台。 人生会有许多十字路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和心曲。父亲从20岁创办家乡小学起,和许多老师一样,用青春的画笔描绘出了最鲜艳的色彩,写下了最灿烂的诗篇。然而, 离开校园,父亲常呆坐着,看夕阳西下,落日余辉,听小鸟叽咋,鸡鸣鸭叫,几多忧郁、彷徨。夏日的晚上,他又久久地伫立在窗前,仰望着深邃天空中的星星,那闪烁的群星多么像学生们调皮而又清纯的目光啊!父亲的心震撼了,他主动要求回校当一名代课老师。当他又重新走上讲台时,学生们那稚嫩的“老师好”,给父亲以莫大的欣慰。一缕眷恋的柔情,一股燃烧的热情萦绕着,激荡着父亲的心。60多岁的他焕发了勃勃生机,他成了学校最忙碌的人。那时,我们的家乡还没有通电,父亲白天上课,晚上在摇曳的煤油灯下批改作业,有时还应邀到村里的扫盲班讲课。父亲最大的特点是不发火,乡亲们都说他身上有一种魔力,能点石成金,其实不然,他不过是把别人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罢了。平日里,父亲帮助了一个一个的贫困家庭,虽然,那时我们也不富裕。也许是拼命工作的原因吧,不久,父亲患了肝炎,又一次不得不离开了他钟爱的校园。 病中的父亲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乐观情绪。当他的学生来探望他时,他乐哈哈地告诫同学们:“在所有的困难面前笑一笑,在所有的困难面前唱一唱,你的生命必将鲜花怒放。”苦难是修养,是气度,也是睿智。人达到笑面人生的境界,精神的云天会晴空如碧。走出医院的父亲,开始了坚持不懈地身体锻炼,家后准备用作扬场的一块鲜土地,硬是被父亲的意志磨成了一圈跑道。仅仅一年的时间,他就彻底战胜了病魔。 1984年的秋天,近70岁的父亲又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拼搏。由于家境贫困,大哥又生了几年病,我到县一中读书似乎已是不可能。那几天的夜晚,是令我难挨的慢慢长夜,母亲和父亲不停地商量着,不知道推翻了多少方案,终于达成了一致。就这样父亲在县城赁了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我们父子开始了两年多的求学生涯。父亲求过学生,拜过朋友,卖过馒头,穿过黄马夹。每天放学,我都钻小街巷回家,生怕在十字路口看到手拿黄旗指挥交通的父亲。一个暴雨倾盆的中午,我落汤鸡地走近那个十字路口,远远望去,空寂的交叉口,伫立着视岗位为生命的父亲,我的泪任暴雨肆意的冲刷,一个高大的父亲形象从此铭刻在我的心中。 为了实现让孩子们当教师的宿愿,父亲卖掉了家里唯一的财产——一头黄牛。毅然决然的来城里开了一家土产商店。经过十余年的曲折拼搏,父亲在城里购买了商品房,生活也步入了小康行列。虽然,父亲成了商人,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讲台。他把我们兄弟姐妹送入大学学习,而且是清一色的师范学校。现如今,我家有父子两代5个老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教师之家”。 今年暑假,年已80的父亲收到了一位在省城工作的学生的来信。信中说:“杨老师,我离别您快40年了,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您对我的教诲……”这封信在父亲的心中掀起了阵阵涟漪。第二天,他就回到了家乡,免费开办了“第二课堂”。当30多个孩子“慕名而来”时,父亲踏上了阔别20年,那由智慧、情感、信念、理想融汇成的三尺讲台。整整40天,父亲成了孩子们眼中的百科全书,成了孩子们心中鲜红的太阳。 讲台,父亲心中神奇的土地;讲台,父亲心中永远的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