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光荣的人民教师 > 正文

教师节特稿:摄影记者眼中的乡村教师

http://www.sina.com.cn 2004/09/10 09:51  中国青年报

  


  在第2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乡村教师。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人们可能不熟悉解海龙这个名字,但一定熟悉希望工程那幅“大眼睛”的照片,解海龙就是这幅照片的作者。从文化馆职员到报社记者,十几年里,解海龙走过了全国2
0多个省,足迹遍及100多个县,他镜头里的主角一直是山里的孩子和乡村教师。

  每一幅照片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孩子们渴望的眼睛把朱东明留了下来

  拉开朱东明老师的抽屉,能看到大约半尺厚的一沓纸条,上面写着:“欠朱东明老师40元”、“欠朱东明老师20元”……

  1991年解海龙来到湖北省罗田县洛梅河乡,与朱东明老师住在一起。

  当时,大多数山里孩子每个学期的学杂费是20元,一年共40元。钱虽然不多,但是对山里人家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俺家穷,家里实在交不起这个钱。孩子这么大了,还上啥学呀,就帮家里做点家务得了。”很多家长这么说。

  一边是一贫如洗的山里家庭,一边是孩子渴望上学的眼神。为了孩子们有学上,朱东明只能用自己的工资垫付学费,他当时的工资并不高,每个月也就四五十元。

  解海龙给朱东明老师算了一笔账:8年来朱老师的所有收入加起来是7800多元,半尺厚的欠条加起来共有5800多元。也就是说,朱东明老师全部收入的3/4,都用来给学生垫付学费了。

  朱东明的床下还放着几十把笤帚。每学期都会有孩子拿着笤帚跑到朱老师的屋里说:“俺娘说了,还是还不上钱,就又给老师扎了两把笤帚。”这么多笤帚,朱老师大概一辈子也用不完。但就是这些东西让朱东明几次想离开,都没能走成。

  朱东明是师专毕业后来山里当老师的,与他同来的还有女朋友。他们几次想过要结婚,但都因为没钱作罢了。

  工作到第5年时,女朋友的爸爸在城里为他们找了工作,一回去就可以结婚。已经年近30岁的朱东明这次下定决心要走了。

  本不想惊动村里人,没想到背好行囊准备出发时,院子里已经站满了大人、孩子,没有一个人劝他留下来,大家只是说:“常回来看看呀,常回来看看。”

  带着泪水,朱东明上路了,大人们渐渐散去,几十个孩子却还跟着他。他在前面走,孩子在后面跑,每一次让孩子们回去,他们都停下脚步,但是只要朱东明一转身,孩子们又跟上了。就这样走走停停地出去了三四里地,突然,朱东明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抱起一个年龄较小的孩子说了一声:“回去。”他对村长说:“孩子们现在离不开我,我再干两年,等孩子中有能接我班儿的,我再走。”

  这一留可不止两年,女朋友回城后也渐渐没了消息。直到2000年前后,解海龙得到消息:由于朱老师工作出色,当上了一个乡的乡长。

  后来这里建起了中国第5所希望小学。解海龙介绍,这个学校盖得像一条船,窗子圆圆的,像船舱。朱东明老师就像船长,带着孩子们向着希望行驶。



评论

推荐】 【 】 【打印】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