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病理学辅导及考研应试指导 > 正文

典型例题、考题分析(4)

http://www.sina.com.cn 2004/09/27 17:18  双博士丛书

  


  四、问答题

  1.何谓癌前期疾病及癌前期病变?临床上常见的癌前期疾病及癌前期病变有哪些?并叙述每一种癌前期疾病及癌前期病变的病变特点。(首都医大2000)

  考点:上皮组织肿瘤。

  解析:癌前期疾病及癌前期病变是指其些具有明显癌变危险的疾病及病变,如不及时治愈即有可能转变为癌,临床上常见的癌前期疾病及癌前期病变有以下几种:

  (1)粘膜白斑:主要病理改变是粘膜的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出现一定的异型性。肉眼上呈白色斑块,故称白斑。

  (2)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在慢性子宫颈炎基础上,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内膜的单层柱状上皮所取代,随后局部又可被再生的鳞状上皮所替代,称为糜烂愈复。

  (3)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主要表现为乳腺小叶导管和腺泡上皮细胞的增生、大汗腺化生及导管囊性扩张,间质纤维组织也有增生。

  (4)结肠、直肠的息肉状腺瘤:发生于粘膜,呈息肉状,有蒂与粘膜相连,特别是表面呈乳头状或绒毛状者恶变率较高,多发性者常有家族史,更易发生癌变。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腺体可有肠上皮化生,久治不愈可发生癌变,慢性胃溃疡时溃疡的粘膜因受刺激而不断增生,可能转变为癌。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溃疡和粘膜增生,可发生结肠腺癌。

  (7)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瘘管,特别是小腿的慢性溃疡,由于长期慢性刺激,表皮鳞状上皮增生,有的可发生癌变。

  (8)肝硬化:由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病人,相当一部分进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2.癌与肉瘤有何区别?举例加以说明。(同济医大2000)

  考点:肿瘤的命名

  解析:列表如下:

  表3-1癌与肉瘤的区别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多见于40岁以后成人

 

 

较少见,大多见于少年

 

大体特点

质较硬、色灰白、较干燥

质软、色灰红、湿润、血肉状

 

组织学特征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纤维组织每有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

 

 

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网状纤维

 

肉瘤细胞间多有网状纤维

 

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

  举例:以肺鳞状细胞癌和骨肉瘤为例说明。肺鳞状细胞癌发生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以老年男性占绝大多数,肉眼观察可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弥漫型,中央型可在肺门见环绕癌变支气管的巨大癌块,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镜下观察可见癌巢形成,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细胞间还可见到细胞间桥,角化珠明显,沿淋巴道可转移至支气管肺门淋巴结,再扩散到纵隔、锁骨上、腋窝、颈部淋巴结,也可沿血道转移至脑、肾上腺、骨等处。骨肉瘤起源于肾母细胞,常见于青少年。肉眼观肿瘤位于长骨干骨后端,呈梭形膨大,切面混润呈鱼肉状。镜下可见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骨肉瘤生长迅速,常在发现时已经有血道转移至肺。

  3.在背部皮下发现一肿物,病理活检为转移性腺癌,试述其可能转移途径。(同济医大2000)

  考点:肿瘤的扩散。

  解析:背部皮下的肿物,即为脊椎骨的转移性腺癌。可以确定这是经血道转移至脊椎骨的。先来看一下脊柱静脉的特点。椎管内外有丰富的静脉丛,按部位可分为椎外静脉丛和椎内静脉丛。椎内静脉丛位于椎弓及其突起的后方,收集椎骨、脊膜和脊髓的静脉血,椎外静脉丛位于椎体的前方,推弓及其突起的后方,收集椎体和附近肌肉的静脉血。椎外前静脉丛与下腔静脉交通,进一步与盆腔静脉丛交通。椎内、外静脉丛无瓣膜,互相吻合,注入附近的椎静脉,肋间后静脉、腰静脉和骶外侧静脉。因此,脊柱静脉丛是沟通上、下腔静脉和颅内外静脉的重要通道。当盆、腹、胸腔发生肿瘤时,都可经此途径转移到脊椎。题目中为转移性腺癌,可能的转移途径为盆腔内的前列腺癌,癌细胞由前列腺静脉丛→髂内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椎外前静脉丛→椎外后静脉丛,侵入椎弓棘突等处,椎骨发生转移性腺癌。

  答解技巧:结合解剖知识,当然,不必象前述那样详细。重要的是要点出椎骨静脉丛与下腔静脉相交通。

  4.试述癌与肉瘤的区别。(首都医大1999)

  考点:常见肿瘤的举例。

  解析:见第2题中列表。

  5.试从临床和病理学角度比较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差异。(华西医大1999)

  考点: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差异。

  解析:从临床角度上,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和阻塞,但发生在重要器官也可引起严重后果。病灶不转移,手术切除后很少复发。病人愈合良好。恶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处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病灶常有转移,可在其他部位癌瘤,手术切除等,治疗后较多复发,病人愈后一般较差。

  从病理学角度比较,可见表3-2。

  表3-2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像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核分裂象

 

多见,并可见病理核分裂象

 

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常有包膜形成,与周围组织一般分界清楚,故通常可推动

 

 

 

 

浸润性或外生性生长,前者无包膜,一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楚,通常不能推动;后者每伴有浸润性生长

 

 

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坏死、出血

 

常发生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等

 

  6.试述肿瘤的生长方式。(同济医大1999)

  考点: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解析:肿瘤可以呈膨胀性、外生性和浸润性生长。

  (1)膨胀性生长:这是大多数良性肿瘤所表现的生长方式。由于这种瘤细胞生长缓慢,不侵袭周围正常组织,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有如逐渐膨胀的气球,将四周组织推开或挤压。这种肿瘤往往呈结节状,周围常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这种生长方式的肿瘤对局部的器官、组织的影响主要是挤压或阻塞。

  (2)外生性生长:发生在体表、体腔表面或管道器官腔面的肿瘤,常向表面生长,形成突起的乳头状、息肉状、蕈状或菜花状的肿物。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都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在外生性生长的同时,其基底部往往也呈浸润性生长。

  (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分裂增生,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像树根长入泥土一样,浸润并破坏周围组织。因而此类肿瘤没有包膜,与邻近的正常组织紧密连接在一起而无明显界限。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评论

推荐】 【 】 【打印】 【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服饰 首饰 手机
电器 MP3 数码相机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文化教育意见反馈留言板电话:010-62630930-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