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题及模拟训练题答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09/28 15:32 双博士丛书 | |
自测题及模拟训练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6型及11型感染引起的良性疣状物。多数通过性接触传播。好发部位为小阴唇、阴蒂、处女膜周围、尿道外口、阴道壁及宫颈等处。常有局部搔痒。其大体呈多个小而尖的乳头,淡红色或灰色,镜下,上皮增生呈乳头状结构,表面覆盖鳞状上皮,呈不全角化及轻度角化过度。棘细胞明显增生,伴上皮钉突增厚延长。在棘细胞层中可见空泡状细胞。 2.骨质疏松症:指骨小梁的数量绝对值减少,而骨小梁的结构及骨基质的钙化均正常,又称为骨质缺乏症。骨质疏松仍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形成减少或骨吸收增强或两者兼而有之所致。 3.结核球:又称结核瘤,是孤立的有纤维包裹、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直径约 2~5cm。多为一个,有时多个,常位于肺上叶。结核球可由浸润型肺结核转向痊愈时,干酪样坏死灶发生纤维包裹形成;亦可因结核空洞的引流支气管阻塞后,空洞由干酪样坏死物质填满而成;或由多个结核病灶融合而成。结核球为相对静止的病变,可保持多年而无进展,或发生部分机化和钙化而转向愈合,临床上多无症状。但亦可恶化进展,表现为干酪样坏死灶扩大、液化、溃破包膜、形成空洞和经支气管播散。团结核球干酪样坏死灶较大,周围又有纤维包裹,药物不易发挥作用,所以临床上多采取手术切除。 4.类风湿因子:类风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感染因子进入人体后,其所含某些成分被关节内滑膜细胞摄取并组合到滑膜细胞所合成的蛋白多糖中,使其结构发生改变而具抗原性。这种自身抗原不仅可使机体产生抗体(IgG),同时还导致IgG分子的Fc片段结构发生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从而激发另一种抗体形成,即类风湿因子(RF)。 二、填空题 1.①形成血管套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③软化灶形成④胶质细胞增生 2.①脂质②蛋白③多糖类④IV型迟发变态反应 三、选择题 1.B 2.D、E 3.B、D、E 4.A、C、E 四、问答题 1.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于活动性肺结核。大多是局灶型肺结核发展的结果。病变中央常有较小的干酪样坏死区,周围有广阔的病灶周围炎包绕。镜下,肺泡内充满浆液、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少数个性粒细胞,病灶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病人常有低热、盗汗、食欲不振、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和咳嗽、咯血等。疾中常可查出结核杆菌。如能早期适当治疗,一般多在半年左右可完全吸收或部分吸收,部分变为增生性病变,最后,可通过纤维化、包裹和钙化而痊愈。如病人免疫力差或未及时得到适当治疗,病变可继续发展,干酪样坏死灶扩大(浸润进展期),坏死物质液化经支气管排出后形成急性空洞,洞壁粗糙不整,内壁坏死层中有大量结核杆菌,坏死层外可有薄层结核性肉芽组织包绕。从空洞中不断向外排出含菌的液化坏死物质,可经支气管播散,引起干酪样肺炎(溶解播散)。如靠近肺膜的空洞穿破肺膜,可造成自发性气胸;如果大量液化坏死物质进入胸腔,可发生结核性脓气胸。急性空洞一般较易愈合,如能给以及时和强有力的抗结核治疗,这种空洞可通过洞壁肉芽组织增生而逐渐缩小,最终形成瘢痕而治愈,或通过空洞塌陷,形成索状瘢痕愈合。若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2.伤寒时以回肠下段的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和明显。按病变自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四期,每期约1周。 (l)髓样肿胀期:在起病的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明显肿胀,凸出于粘膜表面,色灰红,质软。其中以集合淋巴小结肿胀最为突出,表面形似脑回样隆起。肠粘膜有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多等变化。 (3)坏死期:从发病的第二周开始进入坏死期,肿胀的淋巴组织在中心部发生多数灶性坏死,并逐步融合扩大,累及粘膜表层。坏死组织失去正常光泽,色灰白或放胆汁染成黄绿色。 (3)溃疡期:一般发生于发病后第三周。由于坏死组织逐渐崩解脱落,形成溃疡。溃疡边缘稍隆起,底部高低不平。溃疡一般深及粘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如侵及小动脉,可引起严重出血。 (4)愈合期:相当于发病后的第四周。溃疡面坏死组织已完全脱落干净,并长出肉芽组织将溃疡填平,然后由溃疡边缘的上皮再生覆盖而告愈合。 3.结核病的基本改变:根据机体的反应性、菌量及毒力和组织特性的不同,可出现下列不同的病变类型。 (1)渗出为主的病变:出现在结核性炎症的早期或机体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较强时,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早期病灶内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很快被巨噬细胞取代。在渗出液和巨噬细胞内易查见结核杆菌。此型变化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渗出性变化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2)增生为主的病变:当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则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一定诊断特征的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单个结核结节肉眼不易看见,三、四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才能见到。其境界分明,约粟粒大小,呈灰白半透明状,有干酪样坏死时则略呈黄色,可微隆起于器官表面。 (3)坏死为主的变化:在结核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的情况下,上述渗出性和增生性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病变一开始便呈现干酪样坏死者十分少见。由于坏死组织合脂质较多(脂质来自破坏的结核杆菌和脂肪变性的单核细胞)而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突、状似奶酪,故称干酪样坏死。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干酪样坏死灶内含有多量抑制酶活性的物质,故坏死物可不发生自溶、排出,也不易被吸收。但有时也能发生软化和液化,形成半流体物质。随着液化,结核杆菌大量繁殖,更进一步促进液化的发生。液化固有利于干酪样坏死物的排出,但更重要的是可成为结核菌在体内蔓延扩散的来源,是结核病恶化进展的原因。 以上渗出、增生和坏死三种变化往往同时存在而以某一种改变为主,而且可互相转化。例如渗出性病变可因适当治疗或机体免疫力增强而转化为增生性病变;反之,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或处于较强的变态反应状态时,原来的增生性病变则可转变为渗出性、坏死性病变,或原来的渗出性病变转化为坏死性病变。 4.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称原发性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故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结核杆菌被吸入肺后,最先引起的病变称为原发灶。原发灶通常只有一个,偶尔也有二个甚至二个以上者。常位于通气较好的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靠近肺膜处,以右肺多见。病变开始时是渗出性变化,继而发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灶周围有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肉眼上,原发灶常呈圆形,直径多在1cm左右,色灰黄。结核杆菌很快侵入淋巴管,循淋巴流到所属肺门淋巴结,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表现为淋巴结肿大和干酪样坏死。而后形成结核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是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