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奎2005年邓论与三个代表笔记(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0 15:49 海文学校 | |
★课前介绍(2004.8) 马哲 特点:非基本知识点 非政治化 歧异化 启示:1.主要原理+次要原理 2.两手抓 基本原理+非基本原理 3个非重点:(1).真理和价值关系,人的本质和发展 (2).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通过属性认识人的本质) (3).人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通过价值认识人的发展) 5要素:(1) 概念 (2) 特点 (3) 辨证关系 (4) 方法论意义 (5) 哲学错误 符号表示:○阅读知识点○○重要阅读知识点★越多越重要 ★ 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实践上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第一次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 第二次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开始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 理论上的主要(三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启示(见二,三章)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⑴1982年9月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单选) ⑵1987年十三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单选) ⑶1992的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单选) ⑷1992年10月十四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并且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多选) (5)1997年十五大;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直接命名为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写进党章。(★★★多选) (三)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 四个依据(★★多选) 第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依据。 第二.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依据。 第三.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 第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矛盾关系) (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四个新) 第一.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 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对时代特征和和国际形式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四个一样) ⑴思想基础一致。 ⑵基本立场都视人们的利益高于一切,具有完全相同的价值取向。 ⑶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4)对根本任务最终目标的认识上是一致的。解放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最终目标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第二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①辨析题: “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②分析题:当代中国怎样代表先进生产力,结合实际加以说明。 当代中国怎样代表先进文化,结合实际加以说明。(不重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执政为民,结合实际说明。★★★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三个依据)(★★多选) (一)当代世界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依据。 ⑴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前进。 ⑵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特征。 ⑶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⑷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二)社会主义兴衰成败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 (三)党情与国情的新变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1.当代中国发生的新变化。 2.党情的新变化。○○ 我们党历经80年发展,产生两大历史性变化 ⑴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 ⑵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或成为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1.“三个代表”是什么?每个代表的含义?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⑴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多选) 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⑵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多选) 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多选) 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2.“三个代表”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辨析)( 其中⑶(4)非常重要) ⑴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⑵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 (4)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第三章专门阐述),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执政为民。 三大根本要求:(★★★多选)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与时俱进。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结合实际加以说明(★★★分析题) (1)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⑵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执政为民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要条件。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 ⑶(结合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党中央长期高度关注就业问题,把就业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强调改革发展结构调整都要和扩大就业相结合。千方百计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从而表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相互关系)(4个一样4个新) (一)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4个一样) 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重要启示之一。 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关和方法论;都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根本任务最终目标的认识上完全一致,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为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4个新(★★★多选)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发展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2.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3.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为我们不断的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4.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为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动马克思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理论指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思想。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党的建设总目标。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防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第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衡量我们党执政兴国成败的标准。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五)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单选) ★ 第三章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认识主体的创造性,任何创新认识都有重复性无限性。 解放思想的两个宣言书: ⑴78年年底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⑵92年南方谈话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展的全过程 所谓“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三)邓小平对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对思想路线的主要贡献:(★★多选) ⑴明确提出“实事求是”就是党的思想路线; ⑵突出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方法; ⑶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单选) ⑷对思想路线进行完整的表述,并且用“三个有利于”等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提供了判断标准。 江泽民对思想路线的贡献,增加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为什么“与时俱进”是新贡献?(★★多选) 第一, 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时代内涵,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第二, 与时俱进强化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创新要求。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始终把着重点放在开拓创新上,与时俱进的实质是创新。 第三, 与时俱进突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动力作用。 第四, 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相互关系) (一)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⑵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⑶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辨证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就是要使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践相符和。 ②理解尊重实践、尊重群众,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根本要求 (★★★单选) 怎样理解? ⑴实事求是,必须尊重生产力标准、尊重实践。 ⑵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⑶尊重群众首先要尊重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其次要尊重群众在实践中的首创精神。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 ○ “三个有利于”是指:“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中最根本的标准是生产力标准。 三: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辨析题) ⑴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马克思主义本身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时代精神的理论表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⑵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征,赋予了他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使其具有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人民群众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根本动力和生命源泉。 (4)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所以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现实问题的思考和理论创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两次飞跃的启示之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错误的、有害的。两次飞跃三大理论成果主要是在反对左倾教条主义的斗争中进行的。 (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动力。(★★★多选) (三)“与时俱进”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多选)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多选) (四)要通过理论创新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 两次飞跃的启示之三: 在所有这一切创新中,理论创新是基础,是关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创造的强大思想武器,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只有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就一定能构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实现新的飞跃。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单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一问题的关键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为什么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其理论依据是:★★★多项选择: ⑴这是世界社会主义遇到的普谝问题; ⑵这是20世纪社会主义最根本的经验教训; ⑶改革开放以来的分歧和困惑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的; ⑷邓小平理论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多选 邓小平这一科学概括的重要意义: ⑴突出了生产力首要的基础地位,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打破了离开生产力空谈社会主义的教条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倾向; ⑵坚持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既讲解放,发展生产力,又讲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我们坚持和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多选)邓小平在经济改革中始终强调的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⑶突出共同富裕的最终目的。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把人民生活上升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⑷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二: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001年考了多选题)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确立这一任务的根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确立这一任务的根据(★★★多选): 首先,马克思主义最关注发展生产力 其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再次,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社会主义的命运。 第四.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更具迫切性。 (二)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分析题: 科学内涵 (1) 所谓第一要务是相对其它各种要务而言的。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的任务,中心的任务,压倒一切的任务。 (2) 把发展与执政兴国联系起来表明我们党要以发展位目标,以兴国为己任,以富民为取向,突出发展与执政兴国的内在联系。 理论依据 一方面这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提炼出来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归根到底是以发展作为思想要求的。另一方面这是落实邓小平社会本质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是硬道理这些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客观依据 1-4 现实依据 5 历史依据 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最根本的物质基础。 ⑵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完成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世界和平、促进发展、祖国统一)。 ⑶发展是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⑷发展是应对世界形势新变化的需要。进入新世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不发展就没有出路。 ⑸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怎样贯彻执行? (1) 关键是发展经济,集中经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 同时坚持以人为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 坚持深化改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动力。 (4) 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