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奎2005年邓论与三个代表笔记(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0/20 15:49 海文学校 | |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注:这一章经常与马政经交叉考试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选择题 [我们党的伟大创举是:]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经历了几个阶段:] 1)。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思想。2)。1984-1992,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3)。1992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 注:(P8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最 ★★★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和最突出的特征:] 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⑴在所有制结构上, 是以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 ⑵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体制; ⑶在宏观调控上,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分析题 [简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确立这一经济制度,使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单选题) 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客观依据) ⑵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客观依据) ⑶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理论依据) 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结合。(理论依据) ⑸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基本经验,是历史的正确选择。(历史依据) 2.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股份制,跨所有制经济组成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多选题 [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方针:] ⑴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⑵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辨析题的解题思路:⑴判断正误:全部正确/全部错误/有正有误;⑵需要运用的基本原理;⑶分析上述错误①错误原理②错误性质(僵化教条或自由化观点)③错误的实质和危害 ★★★辨析题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 论调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然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①基本原理: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力保障。发展公有制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⑵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对于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把这两个“毫不动摇”统一起来,如果只讲一面,而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分析错误:a.错误原理:上述论调离开“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割裂开来,对立起来,b.错误性质:使完全错误的僵化教条的观点,c.错误的实质和危害:否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就是否定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论调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应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不应分谁是主体。 ①基本原理:⑴⑵⑶同前; ②分析错误:a。错误原理:上述论调违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b。错误性质: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c。错误的实质和危害: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否定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否定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多选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依据:]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在分配上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论依据)②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分配方式也同样可能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理论依据)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客观依据) 2.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多选题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分配方式:] ⑴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农村专业户,个体户);⑵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私有企业、三资企业);⑶资产收益(3与5形式相同,公有制企业和个体户);⑷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知识产权);⑸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3.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 ★★★分析题 [怎样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地位:⑴这是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指导思想。 内容:⑵效率优先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在其他分配方式中,则要把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益挂钩。 ⑶兼顾公平就是在分配中拉开差距的同时,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合理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意义:⑷效率优先,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兼顾公平,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基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措施:⑸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别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政策) ★★★多选题 [十五大提出针对收入分配问题应采取对策有:] ①依法保护合法收入;②采取一切措施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⑤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经济学九大问题: 4. 商品经济与价值规律: A.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大创新: 1)。邓创新一: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结合①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阶段;②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可内在结合;2)。邓创新二: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个含义;②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内在依据;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和一般性;④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相互关系及宏观调控;3)。江创新一:将基本经济体制与多种经济成分统一,解决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问题;4).江创新二: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统一,在微观和宏观上体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实质上是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且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B. 价值规律和技术进步的关系: 2.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使公有制发展的方向: A.今年宪法将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 B.产权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例:治理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措施及特点 4.货币: A.货币的世界货币职能(例:汇率) B.货币流通 C.货币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5.劳动: 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主义窗在价值的时代性(例:十六大指出要尊重劳动) 6.信用: 信用体系和制度的建立 7.就业与失也: 资本有机构成过高,造成人口相对过剩 8.资本: 投资 9.剩余品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公有制的确立依据,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混合经济条件下的新发展,新表现。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注:这一章经常与马政经交叉考试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基本内涵 ★★★选择题 [我们党的伟大创举是:] 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经历了几个阶段:] 1)。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改革思想。2)。1984-1992,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3)。1992以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 注:(P8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最 ★★★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和最突出的特征:] 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⑴在所有制结构上, 是以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 ⑵在分配制度上,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体制; ⑶在宏观调控上,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分析题 [简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确立这一经济制度,使我们党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单选题) 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客观依据) ⑵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客观依据) ⑶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理论依据) 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结合。(理论依据) ⑸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基本经验,是历史的正确选择。(历史依据) 2.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股份制,跨所有制经济组成的企业或企业集团,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多选题 [坚持和完善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方针:] ⑴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⑵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⑶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辨析题的解题思路:⑴判断正误:全部正确/全部错误/有正有误;⑵需要运用的基本原理;⑶分析上述错误①错误原理②错误性质(僵化教条或自由化观点)③错误的实质和危害 ★★★辨析题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相互关系?] 论调一: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必然冲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①基本原理:⑴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是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力保障。发展公有制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对于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应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⑵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对于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渠道,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关系,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把这两个“毫不动摇”统一起来,如果只讲一面,而不讲另一面,就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就建不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分析错误:a.错误原理:上述论调离开“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割裂开来,对立起来,b.错误性质:使完全错误的僵化教条的观点,c.错误的实质和危害:否认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就是否定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否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论调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所有制经济应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不应分谁是主体。 ①基本原理:⑴⑵⑶同前; ②分析错误:a。错误原理:上述论调违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割裂开来,对立起来,b。错误性质:是完全错误的自由化观点,c。错误的实质和危害: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是否定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否定社会主义。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多选题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确立依据:]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在分配上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理论依据)②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分配方式也同样可能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理论依据)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发展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客观依据) 5.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 ★★多选题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主要分配方式:] ⑴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农村专业户,个体户);⑵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私有企业、三资企业);⑶资产收益(3与5形式相同,公有制企业和个体户);⑷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知识产权);⑸按资本分配得到的利润收入(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 6.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收入分配的各种关系 ★★★分析题 [怎样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地位:⑴这是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指导思想。 内容:⑵效率优先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在其他分配方式中,则要把生产要素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益挂钩。 ⑶兼顾公平就是在分配中拉开差距的同时,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做到合理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意义:⑷效率优先,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兼顾公平,有利于维护最广大人民基本利益,保持社会稳定。 措施:⑸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别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政策) ★★★多选题 [十五大提出针对收入分配问题应采取对策有:] ①依法保护合法收入;②采取一切措施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⑤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单选) 特点:(★★多选) ⑴从阶级结构看,人民民主专政更为科学的表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 ⑵从政权组织形式看:人们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⑶从政党关系看: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⑷从概念表述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地方面。 (二)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特点和优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2)与我国地国家性质相适应,直接体现人民民主专政地国家性质。 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在制定其他各种制度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们行使当家作主地权利。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2.我国的人大制度不同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辨析题: ⑴所谓的“三权分立”制度,就是由议会、政府和法院分别独立行使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同时又相互均衡,又相互制约; ⑵这种制度是由资本私有制基础上,资产阶级内部被分裂为不同的资本集团决定的,有利于调整资产阶级的内部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 ⑶我国以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和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完全一致性,决定了我们可以由全国人大统一行使自己的国家权力; (4)三权分立是国家的力量相互抵消,在实践中也是行政权大于其它两权,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点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果政策正确具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政治效益。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多党制:在资本主义的议会制度中由两个以上政党自由竞争,轮流执政。 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同于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辨析题 ⑴我们的多党合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它们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 ⑵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⑶各民主党派参加国家的管理; ⑷各民主党派都受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的平等地位。 (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单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多选) (1)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各民族的大杂居和小聚居情况决定 (2) 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斗争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并肩战斗,结成了血肉联系,奠定了实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3) 实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我国统一的历史主流。符合我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4) 新中国建立以来各少数民族地区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实践表明,国外某些国家的经验教训也说明,实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符合各族人民利益的,是使我国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繁荣稳定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两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1979年邓小平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为什么?(★★★) ⑴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⑵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⑶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两个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和长期性 ○ (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多选) 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坚持党的领导。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 (3)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三: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意义 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多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们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一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多选题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主要依据:] ⑴从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形势上看,以科技和经济发展为中心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突出;⑵从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需要和普遍要求上看,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中心内容的和平竞争成为东西方两种制度斗争的主要形式;⑶从战争和和平力量的对比上看,维护和平的力量超过战争的力量。 ★★★分析题 [当前和今后国际局势发展基本态势?]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三个总体,三个局部) 注:这里要和马哲中 [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内容有交叉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 △ ①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②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和平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环境。 ④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⑤八十年代以后,邓小平对中国外交作出的重大调整是:赋予独立自主新的内容,即真正的不结盟政策。 ⑥★★★分析题 [真正的不结盟政策的内容?] ⑴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⑵根据一切事情的是非曲直来决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⑶不屈从于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 ⑦★★★知识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地位:⑴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⑵是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内容:⑶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本质:⑷反对侵略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1.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主要障碍 ★★★知识点 [美国霸权主义的新表现:] (eg。“新干涉主义” “预先防卫政策” “先发制人的打击权”) ⑴在国际政治格局上,由两极争霸变为一极称霸,单极霸权,单边外交,更加霸道,连其欧洲盟国都难以忍受; ⑵在理论上,美国的新霸权主义鼓吹其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以全面推行西方价值观为重要内容,强调其霸权主义所具有的道德基础与合法依据; ⑶在实质上,日益露骨地侵犯别国主权,主要是富国、强国、大国欺负穷国、弱国、小国; ⑷在形式上,美国新霸权主义重视运用外交手段、经济制裁、军事干预等多种形式。 △军事干预不再以武力征服占领土地为目标,甚至忌讳“占领’的提法,而是通过军事干预来惩罚以至强制改造那些违反美国霸权秩序和西方人权主张的国家,并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来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⑸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美国自身在政治经济上最大限度的安全和霸权利益,永葆美国领导整个世界。 2.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 ★★★知识点 [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主张:] ①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同时庄重承诺、严格约束自己永远不称霸;②坚持独立自主,不允许任何人干涉中国内政;③团结各国人民,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反对任何国家干涉别国内政;④努力发展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霸权主义凭借强大实力在世界上横行霸道,只有实力强大,才能有效地遏制霸权主义; ★★★★★知识点 [中国反对恐怖主义的主张:] 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②标本兼治,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③国际反恐应综合治理,反对简单的以暴制暴;④国际反恐不应针对特定的民族和宗教; 3.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知识点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第一个角度: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第二个角度:(核心的概念――平等) ⑴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⑵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⑶保障各国享有平等的发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⑷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第三个角度 ⑴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⑵经济上应相互促进,不应造成贫富悬殊;⑶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⑷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八个重点内容 1.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主要得分点:①中国关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②美国关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③中美两个新主张的根本分歧; 次要得分点;①美与日欧关于国际新秩序主张的差别;②发展中国家对此主张的特点 2. 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 得分点:①和平主题的三大依据;②和平是世界主题的哲学分析;③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主张;④美国霸权主义的新特点;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3. 国际反恐 得分点:①9.11恐怖对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影响;②中国反恐思想主张;③美国在国际反恐中的“先发制人”的打击政策[分析题];④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与欧洲的新关系,包括新,老欧洲的说法 4. 中美关系的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和平崛起 5. 全球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途径] 得分点:⑴全球问题形成的原因:①根本上由不公平,不合理国际经济旧秩序造成的,是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侵略剥削和强权政治所造成的;②某些发展中国家采取不正确的发展政策,战略; ⑵解决途径:①全球合作协商解决;②发达国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做出更大贡献;③发展中国家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解决全球问题的政策,战略,反对发达国家借口全球问题干涉本国内政,维护国际经济旧秩序; 6. 区域集团化,经济合作 得分点:①区域经济集团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②三大集团(日,美,欧)不同的特点及地位;③经济集团化和全球化的关系;④中国区域经济合作及与周边国家外交,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从“中国威胁论”到“中国机遇论”的原因和意义 7. 经济全球化的双刃剑效应(双重性)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制度长期共存以及竞争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 经济学 内容交叉] 8.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民主政治实质和生产关系调整的局限 结合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说明生产关系得调整可以缓和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势,但无法消除基本矛盾 第十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 ★★★分析题 [六大新阶层包括?] ⑴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⑵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⑶个体户;⑷私营企业主;⑸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⑹自由职业人员; [共同特征?] 是和非公有制经济联系的,既不同于原来意义上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也不同于与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相联系的国营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不同于党政机关干部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 [出现新阶层的原因?] 新阶层的出现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客观依据是: ⒈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使他们有了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机会; ⒉经济体制的变化,使他们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各个环节; ⒊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他们被分流出来纷纷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 ⒋分配制度的变化,使他们率先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 [新阶层的性质?] ①新社会阶层主要从事科技工作和经营管理等的复杂劳动者;②新阶层中相当一部分以生产要素形式参与创造社会主义财富,特别是以资本要素参与财富创造,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同时又进行科技、经济管理等复杂劳动,具有复杂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双重身份 [如何看待私有财产?] ①人们政治上的先进和落后的标准,不能简单地以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作为判断标准,而主要看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和现实表现,看他们的财产是怎么得来的以及对财产怎样支配和使用,看他们以自己的劳动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作的贡献。②我国新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分析题 [两个先锋队的关系?] ⑴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⑵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强调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绝不意味着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也不是说我们党不能代表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一方面,中国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工人阶级利益与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我们党从来就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先锋队。 ⑶“两个先锋队”本质上完全一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a.一方面,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b.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 四. 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分析题 [“党的阶级基础”和“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 ⑴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同时努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是执政党建设始终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优秀分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群众共同加以推进,因此,在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始终保证党的先进性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壮大党的队伍; ⑶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只有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才能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党的阶级基础越牢固,群众基础才能越广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真正实现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充分实现党的广泛代表性,积极拓展党的社会基础。 ★★★分析题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①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理论依据:“三个代表”和邓或江加强党建设的总目标;②客观依据:章节中“两个历史性课题”的展开及党情新变化;③加强两大历史性课题及内容;④社会主义执政党的执政规律,执政理念,基础,任务,方式;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应该正确处理几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