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观察:世界一流大学看好中国优质生源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08 14:00 科技日报 |
从2002年到2004年,哈佛、耶鲁、斯坦福、剑桥、牛津、早稻田等一大批世界高水平大学的校长纷纷来到北京,参加两年一届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这些世界上最繁忙的睿智人物摩肩接踵拨冗来华,是他们看好中国的教育大市场。他们在带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最新信息的同时,更注重以全球化战略眼光,近距离考察中国高等教育发生的变化——— 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引发连锁效应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呈现出三大态势:一是随着中国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高校规模迅速扩大,在校生从1998年的628万人跃升到2004年的近2000万人,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17%,一举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二是在实现大众化教育的同时,实施211工程和985计划,努力创建一批世界一流或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三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独具中国特色,其服务和贡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做法引人关注。 在2002年的第一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外大学校长达成三句话共识。第一,任何世界一流大学,包括哈佛、牛津、麻省、斯坦福等也不是所有专业都是一流的;第二,世界一流大学一定有一大批学科专业位居世界一流,而且在人才培养、重要科技学术刊物上的论文以及科技成果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第三,任何学校都要制定好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方针,集中精力建设有自身比较优势的学科,通常叫有特色的学科。 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开幕前夕,中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和媒体见面时,认为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对世界产生了影响,正是这些影响越来越吸引世界高水平大学校长的目光。 据章新胜介绍,在英国,前不久布莱尔政府通过了给予建设重点高校的拨款制度以及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收费制度的改革,经过激烈辩论,最终以多数通过。他们在这场辩论中常常引用中国的例子,主要是中国在实现高校大众化的同时,加强了对于高水准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投入。 在德国,现在正在酝酿建设一批尖子大学,正如施罗德所言,内部的辩论是非常激烈的。德国是联邦制,有16个州,过去在高教大众化的浪潮中吃了平均化的苦头,各高等院校深感要奋发追上。所以,在酝酿高校改革中,建立尖子大学的方针就脱颖而出了。他们要集中联邦政府和州之间的力量进行配套投入,建立10所尖子大学,30个一流的研究生院,40个一流的研究实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