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11/25 12:23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二) (三)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各个生产者的劳动是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具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总根源,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使用价值和价值、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等矛盾,都是由其决定的。这一矛盾贯穿于简单商品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决定着简单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竞争中的命运。 (四)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价值形式经过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的发展,最后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种贵重金属上,形成了货币价值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 货币出现后,整个商品世界分成了两极,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内在矛盾,发展为商品和货币的外部对立和矛盾。 2.货币的本质(重要考点、常考点) 从一般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3.货币的职能(重要考点、常考点) (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尺度,用来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是货币的首要职能。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价值,所以能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货币是以想像或观念的形式执行这一职能的。 (2)流通手段: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它以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为前提。货币执行这一职能,必须是实在的货币。流通手段职能使商品交换分离为买和卖两个过程。买和卖在时空上的分离使商品经济中的危机在形式上具有了可能。 (3)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的职能。贮藏金银在历史上是货币贮藏最重要的手段,当今最普遍的货币贮藏方式是银行货币储蓄存款。 (4)支付手段:指货币在清偿债务或支付税金、租金、工资等过程中所发挥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5)世界货币: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是货币其他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 (五)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和信用货币、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规律是:流通中所需货币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纸币和信用货币 (1)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或货币符号。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纸币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中产生,因为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时,虽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又可以是不足值的货币。 (2)纸币流通规律: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的价值符号,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取决于金属货币的需求量,这就是纸币流通规律。它是货币流通规律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表现。 (3)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信用证券,其形式有期票、汇票、银行券、支票、电子货币等。 信用货币是从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以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信用关系为基础,是表明和实现信用关系的货币符号。 3.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应量不足,导致货币升值、物价总水平下跌的经济现象。 (六)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重要考点) (1)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发挥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 (2)表现商品价值的货币额的是商品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格同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七)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主要作用及其实现机制;市场机制(重要考点)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市场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常考点) (1)自发配置社会资源: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劳动在各生产部门间的分配,调节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趋向合理化。这一作用是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波动和不同部门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实现的。 (2)刺激生产发展:价值规律刺激各生产部门内部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这一作用是通过同一部门内的各商品生产者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以获得更多利润的竞争实现的。 (3)优胜劣汰,引起贫富分化: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展开激烈竞争,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的竞争者,最终淘汰经营不善的生产者。这一作用是通过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波动和竞争实现的。 4.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机制和外在表现形式。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就构成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即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两个方面。供求价格机制是指市场供求状况与价格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供大于求,价格下降,价格低于价值;供小于求,价格上升,价格高于价值;供求平衡时,价格与价值相等。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相互竞争的关系。同一生产部门内各个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是围绕着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一点展开的。 (八)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支配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全过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会发生作用。同时,价值规律影响和制约着商品经济中的其他经济规律。因此,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促使企业关心技术进步,调节生产、流通和消费,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等方面。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只有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顺利运行。企业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只有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增强活力,充满生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九)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1)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劳动创造价值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又具有时代性,它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具体表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在资本主义时代,他们运用劳动价值理论的目的,是为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提供理论基础,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供经济上的理论依据。而我们今天运用劳动价值理论,是处在社会主义时代,目的是要运用劳动价值理论分析说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现实经济问题。 (3)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不仅生产线上的工人的劳动在创造价值,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并且他们的劳动对价值创造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大,日益突出。不仅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的劳动在创造价值,某些非物质部门生产领域甚至精神财富生产领域中从业者的劳动也在创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