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综合症之博士生
求职故事
向往自由稳定的工作
4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在学校里一口气呆了十年的栾文英终于到了要把自己“嫁”出去的时候,不过,这段时间她似乎还没怎么就找工作的事开始动作,“博士生就业面比较窄,不是高校就是一些大企业的研发部门,多数都集中在下学期,所以现在先看看再说。”栾文英说,作为一个女博士,她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为工作发愁,她觉得找工作没问题,只要你要求不是太高。栾文英告诉记者,她想去高校工作,虽然工资不高,有时甚至比不上本科学生,但是薪水已经不是她的第一目标,“劳动和产出是成正比的,去那些外企太累,我比较向往一种自由的工作状态,所以我选择高校。”
据了解,和硕士生、本科生比较起来,博士生现在最大的压力是毕业,博士生毕业论文答辩越来越严格,今年实行匿名制,而且只要有一个老师不给你过,就难以毕业。
心态平和的栾文英虽然不能代表所有的博士生,但却反映出时下的博士生就业并没有到了那种被一些媒体炒作得甚至不如本科生、硕士生的地步。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看到,博士生的就业率仍然是该校最高的。
该中心的费老师告诉记者,学校开设的就业咨询室,最常光临的是硕士生,而博士生基本上没有来咨询的。很多博士生认为,因为年龄较大,在就业的心态上也要比师弟师妹们成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博士生在就业过程中是一帆风顺的。
经验之谈
可以考虑去民营企业工作
张大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现供职于某民营房地产公司):我们毕业的同学大多数人还是瞄准了高校和国家机关,其实博士生应该考虑一下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有事业抱负的人,民营企业的活力以及对人才的尊重程度更高一些。以我为例,我给企业创造的效益多,他们给我的也就多,这点在机关很难得到完全的体现。
博士生要多实习
马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因为我是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在学校里学习了很多年,后来我在找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受到过这样的质疑———你是不是只懂得纸上谈兵?在一些用人单位看来,博士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一直是一个弱点,其实我认为这是他们的误解,而作为毕业生,我觉得有必要增加自己的实习机会,同时把这点在简历上突出地表现出来。
临床表现
博士生求职也要注意“并发症”
症状1:我们被冷落了
王鹏(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博士生的人数相对较少,学习的地点和时间又较分散,无论从网上还是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为博士生提供的招聘信息都是寥寥无几。
处方:博士生就业信息少是正常现象
张老师(华南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博士是研究型人才,这决定了社会对博士的需求肯定不会像本科或者硕士那么多,企业用人很务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过信息虽然少,但竞争也相对较少啊。
症状2:读了博士“骑虎难下”
李妮:(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一个月前,我参加了北京市高级人才招聘会。我有些苦恼。第一是就业面狭窄,不是进高校任教就是进大型企业。而自己想去的一些企业并不需要博士。第二是薪水,读了博士就好比‘骑虎难下’,没有一定的待遇水平,似乎“说不过去”。
处方:加大课外实践
沙伟(硕力咨询公司咨询总监、职业规划师):一些博士虽然水平较高,但知识结构的实用性和复合性却很差,有的博士就是因为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弱,在实际岗位上不能很快胜任工作……博士在读书期间一定加强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和专业相关的其他知识。
症状3:抱怨声音比较多
李妮:很多公司不愿招收太高学历的学生,说博士生的年龄和价值观已经趋于成熟,不太具有可塑性;还担心在公司呆不住,很容易跳槽。我觉得,这些用人单位对于博士生存在一定的偏见。
处方:多从自身寻找问题
沙伟:作为求职过程中的弱势方,还是应从自己这方面多寻找一些问题,过多的抱怨可能会导致心态失衡。我觉得首先要保持信心,其次要明确自己最适合干什么。此外,在面试时要尽量展示自己的一些实践经历;还有不要太在乎单位“级别”高低,薪水多少,关键是要工作顺心,具有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症状4:不修边幅的博士生
孙海涛(北京理工大学博士生):我读的是计算机编程专业,照理说这是个很吃香的专业,可最近面试了几家IT公司,却都吃了“闭门羹”。可能和我大大咧咧的性格有点关系,原来以为用人单位应该只重视内在的呀……
处方:重视细节
许轶(就业指导讲师,《剪裁人生》、《求职胜经》作者):作为用人单位,它面临的应聘人员是非常多的,一天之内面试上百人的时候并不在少数,对于考官来说,他对面试的内容很容易疲劳,所以他会特别重视一些细节。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