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带有散文味道的议论文。第一主体部分运用叙述手法,第二主体部分运用议论手法。全文这两大表现手法不时有交织,但是总体上很明晰。感性与知性结合,彼此补充。
开篇,作者以鱼儿的和睦为背景,描述手法运用娴熟,营造了全文底色。接着切入第一主体部分,用两例——色彩的调和,学琴的故事——感性地贴近议论的核心话题“包容”,两个情景点染和谐,点化包容,使读者在不知不觉间咀嚼兴味,受到感染。于是,第二主体部分关于“生活中需要包容”的议论便水到渠成。接着,作者由物及人,从“包容行为”
和“包容思想”两个方面来谈包容对人而言的重要意义。由此,又深入一笔,以一段很扎实的议论阐述一个道理——“这样的包容,自我便会得到一种回报,回报来自他人对你的尊重,亦来自他人对你的包容”。最后,作者又回到“鱼缸”,又重提“色彩”,与开篇形成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议论文的目的是讲道理,但很多同学觉得写不了多少字就语言枯竭了,毕竟中学生的人生体验有限,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善于讲道理的。如何才能走出这一困境?本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论之题,记叙、议论、抒情三者自由调度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感染力,步步为营、开阖自如地编织行文思路……这一切都使这篇议论文在具备思想性的同时更具有可读性,在平日的生活中,没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和思想能力,仅仅靠考场“急中生智”是不现实的。
[杜蘋 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