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为他人做嫁衣,大学呼吁实行零志愿录取
新闻背景
“自主招生”其实也就是这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然而,数年运作下来却让不少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越来越尴尬:自主招生被部分人捏在手上玩得滴溜溜转,耗费不少人力
劳力的大学最终品味的却是为他人做嫁衣的酸涩;为此,个别大学今年甚至已停止自主招生活动,其他仍在坚持的学校则呼吁教育主管部门尽快采取对策,实行零志愿录取,否则以后大学很可能集体叫停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实际录取率不高
昨天上午,记者从南大获悉,今年全国各地共有700多名符合条件的高三生希望挤上该校自主招生的班。因为,这样即便高考成绩在录取线下20分也能上南大。但教育部规定,各校自主招生名额不得超过该校整体招生计划的5%,因而,笔试后只有150人成为自主招生幸运儿。这150名学生肯定能进南大吗?南大招办一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几年来的实践看,一般150名学生中只有60%左右的学生最后真正上了南大,剩下的60名学生不是高考成绩达不到南大的最低要求,就是发挥出色,考分达到了北大、清华等校的录取线,于是就临阵倒戈,在填志愿时抛弃了南大。记者了解到,这种现象在近年来十分普遍,不少学生和家长都抱着一种投机心理参与自主招生。
“自主”是中学作自己的主
下午,记者联系到一名高三的学生陈浩(化名)。小陈告诉记者,他们中学的领导和老师都非常重视各所大学的自主招生政策,从高一开始,班主任就多次要求家长督促他们的孩子向大学的要求靠拢。说是搭上这个顺风车的话,高考成绩比分数线低点也可以免费入学,就是将来分数考高了,也可以改填更好的大学,反正从来也没有学校追究过这事。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据了解,这是一个多方利益合成的结果,家长和老师都希望稳妥一点:家长是对孩子负责,老师求升学率和名牌大学录取率。于是,大学自主招生政策就成了某些人眼中的游戏,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最大化地为自己争取有利形势。
大学希望“零志愿录取”
南京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钱钟透露,高校目前在自主招生过程中非常被动。通常工作结束后,大学会和高三学生及其家长、所在中学签一份诚信协议,但实际操作中此协议真正的约束对象是大学,如果大学稍微违背内容,学生及其家长都会不依不饶地告上法庭;反之,却很少有大学与违约学生大动干戈,因此,不少准大学生轻轻松松就撕悔了当初的决定。长此以往,不但使得这些原本优秀的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不良习惯,而且也损害了大学自主招生的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已有高校拒绝继续再自主招生了。
为了不让大学自主招生工作白费力气,南大已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零志愿录取”建议,即只要在该校自主招生名额内,高考分数达到录取线后不需考生填志愿,大学就可把他的档案调过来,但目前南大还没有接到上面的答复。 快报记者李学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