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就“关爱母语”这一话题,2月26日,本报召集北京及省内高校的10余位专家举行了座谈会。专家们的观点见仁见智,有的对母语失宠表示出了深深的担忧,有的则为母语回归指明了方向。其实不管专家们的观点如何,但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关爱我们的母语。
语言即文化 母语要关爱
-别让孩子面对国语“灰溜溜”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谢小庆:我为中国的学童感到悲哀,《北京文学》1997年第10期发了一组文章,一位作家写道:女儿放学回来问“灰溜溜”怎么解释,曾为某著名电视剧做过编剧的他一时间语塞。这位作家写到,我不理解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在“灰溜溜”面前灰溜溜?
当然,现在我们国家已经启动了语文教育的课程改革,初中都已经使用新教程了,这样的推动还是有意义的。
从我们自身而言,语言学家不应只研究不食人间烟火的理论,应该做一些跟社会紧密结合的工作,所以我们就把国家汉语职业能力测试这个事情推动起来了。
-我们缺乏让对方感动的交流
著名作家梅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语言已经很不在意了,我们缺乏让对方感动的交流,语言没有生命力,缺乏激情,生活中充斥着八股、套话、空话。
我觉得一篇好的文章,尤其是一篇好的散文,有双重价值,一是能够给人带来心灵的慰藉,二就是审美的价值。当客观和你的主体发生碰撞的时候,你必须用你的主体意识把客体融进去,这样出来的语言才有冲击力,有生命的张力。
文化背景的不同,教育方式的不同,官样文体的泛滥等等,都可能会在国人的心里产生负面影响,这是造成母语衰落、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在公共领域要规范汉语使用
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社会学者梁勇:应该思考一下母语被忽视的社会背景。强势经济国家对弱势经济国家语言的冲击是必然要发生的;技术的国际化也会对我们的母语产生影响;此外,我们国内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维护母语强制性的交流手段。
面对母语的现实,怎么办?要完善我们使用汉语言工具性的基础,将来评定职称不但要考外语几级,还要考汉语级;在公共领域加强汉语的规范使用;从社会层面呼吁,引起管理层对母语的重视。
-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
邢台市语委办主任刘振兴:1994年法国出台了新的法律,规定公共场所的所有标语,公告牌必须用法语书写;2000年,波兰制订了一项法律,规定所有公司的推销广告和产品说明书必须用波兰语;2001年,普京总统签署一项要求维护俄语“纯洁性”的命令,禁止在俄语中滥用英语单词。
我想通过这几个事例说明:保护语言其实就是保护文化,放弃母语其实就意味着放弃自己的传统和历史。
-我们也应该有“母语补习班”
省会范西路小学学生徐潇潇:我们语文课本中有一课叫《鲁宾孙漂流记》,小时候读的却是“鲁宾逊”,到底哪个合适?我觉得还是规范一点比较好。
现在同学们几乎都在外面报着英语补习班,好像没有补习语文的,家长们都认为将来工作当中英语是必需的,而感觉我们从生下来就开始说汉语,没必要再加强。
-关爱母语首先要关爱孩子们
石家庄北焦小学语文教师聂进飞:在学好母语的基础上学好汉语,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
现在整个社会对于英语的关注还是强过汉语,在小学里你学好了英语就可以挑选一个好的中学。石家庄好的中学,第一要求是数学,第二要求是英语,惟一不要求的是语文成绩。就孩子本身来说,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有的要去学英语,有的要去学微机,有的要去上数奥班,这些把他们的时间都占尽了,而去学语文的时间几乎没有。所以今天我们说关爱母语,首先要关爱我们的孩子。
-传统的文化必须要有所依托
河北工业职技学院法经系书记李辉:做学生管理工作时,常常感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有些学生谈话总是词不达意,大部分学生的简历都是打印体,有些单位要求手写,这一写坏了,他们的字写得非常难看。
我的孩子上小学四年级,现在每天早读读《论语》,我觉得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慢慢品位,阅读理解能力会越来越提高。
今年正月十五石家庄没有灯会,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都不知道什么叫做元宵节。灯会还得有,传统文化必须得有所依托,就像《论语》和元宵节一样,这些东西都会影响人们学习母语的兴趣。
-应该遵循语言最基本的规则
《乡音》杂志编审王德彰:母语以它深邃的含义,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恒久魅力,它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
语言虽然不像过去的八股严格,但一些基本的规则、格式不应突破,否则就会产生语言混乱。
严肃对待、正确使用、规范要求,如果我们整个社会能形成这么一个格局,母语在发展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被忽视的局面。
-继承传统首先要从教师开始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苏国安: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不是说改革开放以后发扬光大了,而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丢失了很多东西。
传承传统文化、创建学习型社会首先要从教师开始。建议将来教师资格不要搞一劳永逸,要搞认证再认证。要重视汉语的应用能力,可以讨论将其作为一个硬指标,你如果没有汉语应用能力过关这个证,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
外语要学习 母语不可丢
-汉语下降不能归罪于学外语
河北师范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河北省语言学会会长苏宝荣:我一直从事汉语教学工作,深知关爱母语、加强汉语水平的必要性,但我想说,目前汉语水平下滑,千万不能归罪于学外语。作为中国人,学好汉语是理所当然的,但学外语也非常重要。
实际上,我们的问题在于“一刀切”,从小学习外语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但扩展到所有人就不那么合适了。现在汉语水平的下降主要是厌学造成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用理性思维去教,用理性逻辑去分析,这就违背了语文课的天性。目前语文教学不得法,是语文下滑的主要原因,不要归结于外语。
-学好母语是学好外语的基础
河北师大外国语学院院长潘炳信:作为世界交流的语种,英语国际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但英语要学,母语也不能忽视。
从教学方法来说,学外语发音、语法,肯定会在心里与母语进行比较,用母语代表外语,你可以找出学外语的毛病在什么地方,这是一个教育方法,也是学语言的本质。如果没有汉语的词汇,学习外语也不行,所以这两个语言是相通的,母语学得好,你将来的英语也会学得非常好。
很难想像一个连中国话都差强人意的人,如何将中国文化介绍到外国去。
-大学生学外语时间超过中文
河北师大中文系大学生安颖侠:我觉得四年以来学英语的时间远远大于学中文的时间,因为环境所迫,过四级才能得到学位,过六级才有考研的机会,它是一种通行证,这种压力逼迫你去学英语,许多大学生都是在盲目学习。我觉得从社会大的环境来说,应该给汉语学习开拓一点时间。
-像重视英语一样重视起母语
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史玉新:如果能在以下三个方面形成合力,国人的汉语能力应用水平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一是小学、中学和大学要加强语文教学改革,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二是各行各业要提高对汉语应用能力的重视程度,把汉语能力应用作为员工基本素质之一;三是要有一个科学权威的汉语能力水平测量工具进行评价。近几年大中小学生的英语水平提高很快,就是上述三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现在我们应该像重视英语一样重视母语。
-学习母语可以让人心灵和谐
河北太平洋世纪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孙伏龙: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母语和外语,我觉得这是一个基调。
第一个前提,目前对英语的推崇,是我们多少年来对外封闭的“反动”,现在英语的地位正在回归理性;第二个前提,尊重历史传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在此基础上尊重母语。而现在中国的司法语言泛行政化严重,缺乏人文关怀,到处充斥的工匠化的法律人,给社会一个误导,认为律师能挣钱、能说会道就行了。
-要温和地对待外来语的冲击
河北经贸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薇:语言在开放之后,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的冲击,像一些词汇,我们过去见面一般老百姓总说,你吃了吗?干什么去?像刺探人家隐私一样;现在则是“你好”,这个中文表达使用的却是外文说法,而分手的时候,年轻人就说拜拜。
很多外来语言我们接受起来其实很舒服,这种渗透力量是很强大的,在生活中运用起来,也很得心应手,所以,我们对外来语的冲击,应该采取比较温和的态度。(以上发言不分先后)
(感谢石家庄亚伟速记提供支持)
本报记者:李会嫔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