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公司内部重大危机的争执暂时结束。海面上重新风平浪静,倪光南固然是输了,但柳传志也很难把个人的胜利化为公司的胜利,因为一道精神的裂口已深深地刻下,就像海底的鸿沟。从这以后,技术专家与经理人员之间的信任和默契荡然无存。倪光南在公司依然保有自己的办公室和秘书,工资和其他待遇也和以前一样,可事实上,公司从此不再有总工
程师这个职位。好在一代新人已经成熟,他们凭借个人的智慧和努力,很快填平了双方的鸿沟,被后来的人们编织成又一个神话。
1995年秋天的几个月,是北京联想迄今为止少有的平稳时期。一些无关痛痒的小事,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引人入胜。联想公司管理计算技术研究所的事情终成定局,让中国科学院另外 45个研究所的所长分外好奇,全都跑到联想看个究竟;修订后的《联想集团公司章程》颁行,首次写入“投资比例为中科院计算所占45%,中科院占20%,职工持股会占35%”一条;第一台基于“奔腾Ⅱ处理器”的微机—“联想奔月”诞生,这是中国微机第一次在新机型方面与世界同步;中央党校100多名学员参观联想,他们全都是政府的高级官员;柳传志兑现了当初给孙宏斌的承诺,在孙出狱后创办的天津顺驰置业有限公司中投资500万元。此外还有《2000年规划》、在第三期日元贷款的五大信息系统里中标、大亚湾科技园建成剪彩、联想电脑获得“中国名牌”称号、柳传志成为北京市电子行业优秀企业家、北京联想获得1994年度全国优秀企业最高荣誉—“金马奖”、香港联想获得ISO9001品质鉴定证书。微机事业部在经过了第一年的大规模精简之后,现在开始大规模招聘新员工,让联想员工在这一年里达到820人。第一期新职工培训班和第一期骨干员工培训班,都是在这段时间里召开的。新的《公司干部基本条件》用白纸黑字确定下来,新的《员工招聘标准》,也是在这时候形成文件正式颁行的。
由柳传志提议的“随机抽查”终于启动。杨元庆宣称他对微机质量有足够信心,于是总质量师李之文拟定“抽查实施方案”呈送国家技术监督局,后者是中央政府里直接负责产品质量的部门。以往的经验证明,企业通常都会回避质量检查,现在居然有个公司反其道而行,技术监督局自然乐意。检查人员担心被假象欺骗,所以坚持依照“突击抽样”的规则,时间和地点也完全保密。联想很痛快地答应了,只开出一个条件:如果检查结果证明微机质量完好,则要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为联想拍手叫好”。
检查人员不肯轻易“叫好”,所以相当苛刻。他们在7月和8月先后三次来到北京市场,随机抽取三组联想微机,每组三台,并行操作,检测内容计有8类26项,包括开箱、外观结构、功能、安全、电源适应能力、噪声、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性。其中“环境适应性”有10~35度的工作温度、80%的工作湿度、98%的存储湿度,以及振动、冲击、碰撞、800毫米高度的任选四面跌落。“电磁兼容性”则包含磁场敏感度、电源频率、电压、尖峰信号敏感度、辐射、传导敏感度以及传导和辐射干扰。这样的检测持续了20天,结果一律秘而不宣,让柳传志和杨元庆不免提心吊胆。
到了9月14日,一群检查人员突然来到联想生产基地,从库存的141台“486/66微机”中取走43台。将其中三台重复进行上述检验,另外40台则全部加入“可靠性试验”。9天9夜之后,检查人员终于认定,四次突击检查的结果证明,联想微机各项指标全部达到优秀水平。
意识到财务规则将极大地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利润水平,公司开始鼓励财务人员发挥监管作用。那时候郭为是财务部的总经理,还有个总会计师名叫孙夏明。这两个人率领财务部制定了一套烦琐、苛刻的规定,所依据的基本原则是,产品滞留库房的时间不允许超过90天。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新的财务制度具有一种“预警的能力”,让公司的每一个人都以更确定的方式感受着压力。“责任会计”当时的一个责任就是把新制度向每一个经理讲清楚。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财务培训,不仅让大家接受一种约束,而且还要确立新的观念。公司当时的会计王立界至今都能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培训班是在1995年9月14日举行的。那是一个周末,王立界把所有部门的领导集合在六层的大会议室里,给他们讲了整整一天。
即使是一个最基层的“责任会计”,王立界也可以感到,新的财务制度甫出,公司上下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为她那时经常去列席总裁室的会议。“一到月底,每个部门的总经理就会急得到处乱窜,”她回忆,“总裁室的会议也变得气氛紧张,大家一上来就会询问谁的货积压了,为什么积压,能不能卖出去。元庆一看到库存多了就会发火。这是真的。”她能感觉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在好转,积压减少了,回款也快了,让这个“责任会计”兴奋不已。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