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比《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规定了高考的性质、内容和对每一部分内容要求的程度,以及试题的形式和试卷结构。因此对《考试大纲》要进行两个比较:一是它与前几年《考试说明》的连续性和不同点,通过比较找变化,找规律,这样便能清楚当年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减少复习中的无效劳动。二是把它与前几年的高考试题比较,通过近几年两者的比较,能够了解《考试
大纲》对高考命题的指导作用,从而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向。
如2004年湖北卷第11题:
已知平面 和 所成的二面角为80°,P为 , 外一定点,过P的一直线与 , 所成的角都是30°,则这样的直线有且仅有( )
A.1条B.2条C.3条D.4条
此题源于1993年全国高考题:
已知异面直线 和 所成的角为50°,过点P且与 所成的角都是30°的直线有且仅有( )
A.1条B.2条C.3条D.4条
将原型中的“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的关系”改造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关系”,具有数学直觉的考生,很容易将两题相联系,过点P分别作两平面 , 的垂线 ,则 的夹角为80°,问题转化为“过点P且与 所成的角都是60°的直线有多少条?
又如2004年湖北卷第22题:
2. 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
课本是考试内容的载体,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学生智能的生长点,是最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有相当多的高考试题是课本中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或稍作变形得来的,其用意就是引导学生重视基础,切实抓好“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
最基础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最有用的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课本,夯实基础,以课本为主,重新全面梳理知识、方法,注意知识结构的重组与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与规律,从中提炼出思想方法。
在知识的深化过程中,切忌孤立对待知识、方法,而是自觉地将其前后联系,纵横比较、综合,自觉地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去,融汇代数、三角、立几、解几于一体,进而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高效的有机认识结构,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
如2004年上海卷第11题:
教材中“坐标平面上的直线”与“圆锥曲线”两章内容体现出解析几何的本质是____________。
部分考生学完了解析几何却不知其本质是什么,可见学习的盲目性。课本中明确提出: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表示平面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因此,解析几何的本质是:把几何问题代数化,图形性质坐标化,即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几何性质。
又如2004年湖北卷第16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