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发展空间有限 大学辅导员为何是流水的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7/25 10:17 中国青年报 | |||||||||
“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它只能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工作,不可能希望有人把它当成一项事业去经营。”毕业于东北某高校的硕士窦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此作了一个佐证———大学毕业后的他留校担任辅导员并攻读硕士学位,拿到硕士学位的当年,窦勇顺利地实现了胜利大“逃亡”———跳槽到了重庆一家高科技企业担任行政主管。 “和我同届的同学留校担任辅导员的有十多个,到现在除了有一个因为没有拿到学位
其实,不仅是窦勇的母校,“辅导员严重流失”在很多高校都已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有些高校的辅导员几乎是4年一次大“换血”。是什么原因让辅导员工作不再受人青睐,越来越多的留校辅导员把摒弃这份工作视为一次胜利大“逃亡”? 拿了学位就走人 “现在重点高校想要留校当教师非常难,像我们学校,有的实验室连博士都留不下。”窦勇说,所以,对很多想要留校尤其是想要继续深造的学生来说,当辅导员是一条捷径。 在窦勇就读的那所高校,当辅导员大多可以保送上研究生。“当时竞争非常激烈。像我们那一届,留校辅导员只有十几个名额,但报名的有好几百人,最后成功的大多是系学生会主席之类的学生干部”。 “因为本身就动机不纯,所以没有一个人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上面。”记者采访的几个高校辅导员把这个人群的状态分为几类:第一类,年轻、想搞科研的,成天泡在实验室,做自己的事。第二类,成天琢磨、打探如何转到其他机关。第三类,年纪大点的,想在学校里养老———因为学校比较稳定,不会轻易开除人———能干就干,不能干就不干。 而对于大多数年轻的辅导员来说,学位到手了,因此4年后还继续当辅导员的不会超过10%。50%~60%的人离开了学校,剩下的一部分读博士,一部分转到校内的其他机关部室,一部分去了实验室当科研教师。“我们系从10年前开始有保送研究生的名额,4年以后基本没有一个人留下来的。”窦勇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