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视细节让你跌跟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9/29 17:26 新浪教育 | |||||||||
案例1:吹牛嫌疑 毕业生姚江在递交的简历和求职信中都提到自己曾主持策划并组织过大型的庆典活动。面试者就此话题向他提问,想了解他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及结果。他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吞吞吐吐,例如当时的活动经费、具体使用、分工合作等。经过十几分钟的交谈,主考官认为姚江并不是整个活动的策划和负责人,而只是外围的参与者。虽然他的能力和专业成绩
点评:有些应聘学生在简历中夸张描述自己某方面专长,或担任过某重要职位,想引起招聘者注意。实际所谓“精通”不过是粗浅知道而已。这种做法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有害无益。 案例2 :文凭证书也害人 某企业招聘现场,一求职学生递上个人简历时被问到:“英语水平如何?”学生指着简历附件中的“六级证书”复印件:“我通过了英语六级考试。”一旁的外方主管立即用英语重复了一遍问题。学生却没有做出任何反应。等待他的只有另寻他路了。 点评:这名学生通过了六级考试却被招聘方认为是英语门外汉,由此可见,口语,听力是何等重要。学以致用,学为途径,用为目的。光有证书是不够的。 案例3:没修养等于看不起人 毕业生岳华在学校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成绩优秀,被簇拥在鲜花和掌声中。在毕业求职时有几家单位对其有意,而且岳已经通过一家单位的两轮笔试和第一轮面试,但该单位招聘主管三天后通知他参加最后一轮复试时,岳华有些不耐烦:“你们的面试还要有几次啊!好几家公司等我签约呢!”结果当然是未被录取。而且另外几家单位也都先后通知其另寻高枝。 点评:缺乏礼貌的言行是应聘者的大忌,他直接反映应聘者的心态与修养。 案例4:作假别人不知道? 大学毕业生王萧看近年假证制作比较流行,也在毕业前夕篡改了成绩单并拿别人的获奖证书、发表文章去复印,伪造出“成绩优异、实力雄厚”的推荐材料,侥幸被某单位录用。然而工作两个月后个人档案有被打回学校。 点评:一分耕耘,一份收获。靠弄虚作假,只能蒙混一时,不能蒙混一世,最终苦果是自己吞。 案例5:想做皇帝反成了要饭的 身为硕士研究生的王光在参加最后一轮面试时,考官留出5分钟答学生问。王光提出的问题都集中在薪筹待遇方面,例如试用期内有无奖金,有无加班费,是否倒休,工资税前税后,自己成绩很好是否可享受更高待遇,公司是否提供免费单身宿舍,适用期满工资涨幅多大等。等待王光的是落聘通知。 点评:对工作待遇的了解是必要的,但在面试时就过分关注和计较会给主考官留下不太好的印象:这个应聘者只关心报酬,根本不考虑为公司做贡献。一般单位不会招收这样的应聘者。 案例6:外表油条里子傻 大学毕业生丁群到某银行“自我推销”。丁群的英语水平达六级,所学专业也是银行急需,单位极有意招聘。岂料在最后一关,丁群以为胜券在握,夸夸其谈,与人事主管称兄道弟,活脱一副成熟派头。殊不知,正是这副成熟派头给人以轻佻、油滑的感觉,结果吃了亏还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该银行改变主意,劝他另谋高就。 点评:成熟的前提是稳健。为求工作佯装成熟大可不必。要诚实自然,不可故弄玄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