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政治理论2000题 > 正文

分析题答案

http://www.sina.com.cn 2005/10/23 14:53  金榜考研

三、分析题

  1【答案要点】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是因为: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实现有效结合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公有制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必然多样化,这就决定了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的多样性,就不可避免地要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没有按生产要素分配,就不会有真正的市场机制,就不可能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不利于这些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又可以为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提供动力机制和市场机制,增强了经济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率。

  在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就存在着按劳分配和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随着改革的深入,按生产要素的分配方式将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2【答案要点】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农村中的主要经济形式,城市和乡村许多领域中的生产、流通以及生活服务事业都可依靠集体经济组织兴办。集体经济的具体组织形式,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其它经济条件,在不同经济地区、不同产业部门和不同经济条件下,公有化的程度、分配方式以及合作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有所不同。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废除了人民公社和评工记分的分配制度,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改变了“政社合一”,实行政经分开;改革了农产品的统购派购制度,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发展了乡镇企业和商品经济。这些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它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把集体统一经营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适合我国农村生产的特点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这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必须长期稳定下来,并不断充实完善。

  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必须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延长耕地承包期,允许继承开发性生产项目的承包经营权,允许土地使用权依法有偿转让。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本着群众自愿的原则,可以采取转包、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要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答案要点】共同富裕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决定了劳动力价值是劳动者取得生活资料数量的最高界限,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资本家占有,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不可能共同富裕,只会产生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从根本上克服了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矛盾,决定了广大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归劳动者所有,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两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4【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相应上升,但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仍占优势。其中,公有制经济控股的股份制经济的发展加快,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逐步形成。可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未动摇,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在不断增强。

  (2)事实表明:①我国国民经济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推动下,实现了更快的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在这个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不会动摇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③公有制经济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大型企业集团的形成,扩大了公有资本支配的范围,提高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5【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改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结构的重大调整,并没有改变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却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没有动摇,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有较大增长。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由于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中仍占有支配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控制力。

  因此,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6【答案要点】(1)在财富生产中,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做出了贡献,这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依据。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和优化资源配置。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7【答案要点】(1)效率一般是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劳动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公平包括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结果公平。公平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是结果公平的基础。

  (2)在分配关系中,效率和公平是矛盾的统一体。首先,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市场经济有助于提高效率,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引起部分企业的破产和劳动者失业,引起贫富悬殊,从而导致收入的不平等。平均主义虽然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结果公平,但却会严重挫伤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降低效率。其次,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既能提高效率,又可以兼顾公平。一方面,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分配最终要取决于生产,取决于能够分配的产品。没有效率的提高,不可能生产出大量可供分配的产品,公平也就失去了它的基础。社会主义要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就离不开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公平又是效率的前提,是促进效率提高的强大动力。合理的收入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促使效率的提高。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为此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第一,正确处理好提倡奉献精神与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好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好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8【答案要点】(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决不是权宜之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新兴产业和新兴行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一是要确立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二是在政策上清除各类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平等的待遇;三是在参与政治生活方面一视同仁;四是进一步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9【答案要点】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核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其中主导作用,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是权宜之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目的都是迅速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和落后,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优势,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0【答案要点】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也会出现劳动者富裕程度的差别。由于劳动者的体力、智力和勤奋程度不同,每个人得到的劳动报酬就不同;即使所得到的劳动报酬相等,也会由于家庭负担的不同而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按劳分配有其新特点。这些特点的存在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同样可能产生个人收入分配上的差距,只要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这种差距就是合理的、正常的。此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还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必然使个人收入呈现多样化的复杂现象,也必然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从充分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提高效率的角度看,这种收入差距的拉大有其必要性。但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又要避免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

  平均主义既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原则,更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收入差距过分扩大同样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也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更与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相背离。因此,要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重视解决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分扩大问题。

  11【答案要点】(1)股份制和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出现的。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私人资本取得了社会资本的形式。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局部调整,但是财产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企业的雇佣劳动制并没有改变。

  (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形式,主要是因为:一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需要;三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提示:本题考查股份资本和股息这一知识点。把握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股份制和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形式的重大变化;二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股份制和股份公司的实质;三是股份制和股份公司作为生产关系和所有权的具体实现形式,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借鉴意义。

  12【答案要点】(1)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由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所决定的。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联系在一起,按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决定了这两种不同分配方式的结合。正是由于这两种分配方式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性质和市场经济的特征能够在个人收入分配领域得到体现,从而保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畅发展。

  (2)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从收入分配上保证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都能得到回报,保证生产要素所有者有充分的动力把其生产要素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从这一意义上说,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直接影响着资源配置的效率。

  (3)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意味着个人收入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在我国现阶段,相当一部分个人收入不仅来源于按劳分配,而且也来源于按生产要素分配。这表明,拥有这部分收入的人不仅是劳动者,同时也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在公有制企业中,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于按劳分配,但也会有一部分来源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个人收入主要来源于按生产要素分配,但也会有一部分来源于其他劳动收入。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意义在于:可以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复杂劳动的价值,激发广大科技人员和管理工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动力;体现包括土地、资本、

知识产权等的价值,以集中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经济建设。

  13【答案要点】(1)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但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向、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国有经济在不同产业、不同地区的数量和比重可以有所差别。随着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减少,但国有经济的总量继续增加,素质进一步提高,分布更加合理。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的整体活力和竞争力。

  (3)事实表明,按照市场取向做强做大有优势的国有企业,搞好有带动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对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实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4【答案要点】(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公有制改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下降,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相应上升,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有重要作用。

  (3)鼓励和支持非公制经济发展,必须在政策上清除各类歧视性规定,在市场准入、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各种所有制经济同等待遇。

  引导非公制经济发展,必须在工商登记、依法纳税、质量标准、防伪打假、劳动管理、经营秩序等方面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尤其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切实履行合同,严禁偷税漏税和抗税,依法维护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200篇。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