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湖北高考文综试卷总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1/24 11:22 荆楚在线-楚天金报 | |||||||||
2005年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对于“考试目标与要求”进行了重大修订,呈现出全新表述,提出了4方面的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试卷内容含量、总体难度、分值比例、试卷长度基本保持往年水平,但是题目数量变少,容量变大,平均只有一道试题,分值都在60分左右。特别是,今年试题出现了一个问题
全卷没有超出大纲范围,突出了对学科主干知识、思维品质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地理 突破两个难点 提高读图能力 余克四 武汉市教科院地理教研员 2005年高考湖北文综卷地理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突出地图特色,关注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热点问题。 2005年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1.区域定位不准确,区域知识掌握得不扎实 如第5-7题,黎巴嫩、科威特不在考纲所列的8个国家之中,看似有超纲之嫌,实际上其考查指向是从图上获取信息进行区域定位、推理、计算。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经纬网和海陆位置的定位。这3题得分率不高,反映出学生对区域定位及相关知识的分析能力不足。 2.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因果关联理解不深,逻辑分析能力不强 第36题是由3个环环相扣的连问串成的一组套题。本题抽样平均得分为13.58分,多数考生失分严重。从评卷情况来看,有相当多考生逻辑紊乱,答题略说一二,漏掉中间环节。 3.读图能力欠缺,不能提取有效的解题信息 第10-12题组的第12题零分率高达53.55%,该题提供的背景图非常新颖,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据都是有效信息,学生只有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4.分析、论述能力不足 第36题(2)、(3)小题考查用可持续发展思想预见流域内的开发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重在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从答卷情况看,考生能借助表象做出第一步的判断,但深入分析、展开论述明显不足,对地理成因、形成条件、地理过程等深层机理缺少足够论述。 2006年高考备考建议 1.夯实基础,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005年高考地理卷中,第一卷的全部和第二卷的大部分容易题和中档题,都是主要考“三基”,考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而导致能力欠缺。因此,考生一定要练好基本功。 2.紧扣主干,突破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2个重难点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宜弄清地理概念,吃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题例和变式图,或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的理解和原理的运用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把握这些原理和规律的根本在于运用,而不能只重表象。 区域地理,应运用系统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复习某个区域时,宜先确定其位置(包括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及地形特点,在此基础上推测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进一步分析其他自然地理特点和经济地理特征。同时还应进行跨区域比较。 3.狠抓地图,突出地理学科特色 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如区域地图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世界地理可选取10条重要经纬线等。 4.掌握方法,提高思维品质,进行学习建模 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复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提高复习效率。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区域、事象、原因、问题、对策)等。 5.注重实践,加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6.讲究规范,把握答题技巧 如地理位置应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行政区位置、经济区位置表述,从自然和人文2方面分析原因,从有利和不利2方面分析影响或条件,从相同点、不同点、联系点比较多种地理事物的差异等。所用语言必须科学、简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记者王辉宇整理) 历史 抓主体线索 注重知识整合 明道华武汉市汉口铁路中学高级教师、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曹松林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室副主任 2005年高考试卷分析 1.注重能力素质的考查。如第13题要求领悟“滇王之印”所包含的特定信息,考生只有像历史学家那样独立探究历史文物上的文字,创造性地作出新的历史判断才行。 2.非选择题以提供阅读材料的方式开题,考题切入容易深入难,多数考生能入手,但得高分不易。 3.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结论的考查,如第15、16、17、37、39题分别考查了“改土归流”、“建安文学”、“民主改革”、“民族主义”、“求同存异”等历史概念。 4.重组“原象”,凸显综合。如第13题将汉武帝向滇池地区的滇王赐予金印表述为“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5.试卷中许多问题与学术焦点、时政热点紧密相关。如民族主义、民族关系、文化现象与时代特征的联系、中国与美国及东南亚国家的关系等,还涉及国家统一与台湾问题。 2005年高考考生失分点 1.主干知识把握不牢。2005年历史试题所涉内容基础性很强,其中选择题部分第14、15、16、17、19、21、22、24题和非选择题部分第39题(4)、(5)两问共计46分,涉及我国历代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管理、我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中美关系和万隆会议等主干内容,只要有再认再现能力便可完成。但除14、15、22、23题外,失分均不在少数,足见考生对主干知识掌握的精确度不高,特别是忽视了对考试范围内的楷体字内容的把握。 2.联系比较的水平低。第39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万隆会议和与会各国的相同处,许多学生不能从相同的历史遭遇联想到共同的任务和愿望,没答出正确答案。 3.应用已有知识提炼新观点的能力不够。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时,许多考生答不出"争取民族独立"、"推动国家富强"、"爱国主义"、"民族独立"等关键词语,部分考生盲目抒发情感,洋洋千言未得一分。 4.多层次、多角度阐述问题的技巧欠缺。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时,不能从材料已呈现的两个角度辨证分析,毫无层次。在对"求同存异"的理解上,不能对共同点从历史遭遇到现实任务再到未来愿望分层归纳。 5.对材料去伪存真的能力不强。在概括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时,不能从材料的描述中抽象出“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斥敌视其他民族”这样的结论;在解答凯末尔革命民族主义的目标时,不能作从具体到一般的观点提炼。 2006年高考备考建议 1.注重单元知识整合。有意识地补充课本没有的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高析文识图解表能力;适时地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会贯通,尤其把中国近代史纳入世界历史大背景中重新审视,增强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有计划地将可比历史现象进行对照分析;恰当地让政治、地理等科知识介入;便捷地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善抓主体线索,按“知识链”梳理主干知识结构;选取史鉴价值大、现实感和综合性强、创新思维含量高的问题进行专线挂靠;把重点放在高中学生应该具备的现代意识的养成和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严谨性、针对性训练上。 3.狠抓基础知识,稳过识记关。对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和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发展过程的掌握,是学习的基本任务。切忌抽空历史知识主体,奢谈能力培养、理论运用和跨学科综合的复习模式。 2006届高中毕业生物理如何备考 结合2005年物理高考试题的特点和考生失分的原因,专家对2006届的高中毕业生提出了以下备考建议: 1.落实阶段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具体来讲,第一阶段,应该全面系统地复习学科基础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第二阶段要查漏补缺,进行专题复习,加强对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复习。第三阶段,要整合知识,进行模拟训练,加强实验复习,提高应试技能。 2.加强实验复习,培养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要对课本上的每个实验,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与读数、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实验结论等方面复习。在复习实验的过程中,一是要注重常规实验的复习,二是要注意变式实验的复习,三是注重设计性实验的复习。 3.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生活、生产、科学研究中的有关情景为载体,对学生的能力加以考查。大多数情况下,这些热点问题仅仅作为问题背景或素材,解决试题的落脚点并不在实际的层面,而重在理论的层面上,即通过分析,从实际的问题情景中建立出具体的物理模型,再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分析其中的物理规律,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定量的关系式进行解答。 另外,考生还要进行规范答题的训练,力求恰当使用学科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