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老板”称谓折射新时期的师生关系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9 10:31  新华网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邓赐平十年前曾在华东师大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去年开始指导研究生,他对当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变化表露出几分诧异:“我在读研究生时期,从来没有听说有人叫导师为‘老板’,包括我在内,导师只带两、三个研究生,我们经常在一起畅谈,既探讨学术上的疑难问题,也讨论人生、理想等励志话题,”邓赐平说,“那种美妙的感觉我至今还时常回味”。


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是否在变味?


一位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已不足为奇怪

  长期关注高校教育问题的学者熊丙奇认为,在我国高校,从“老师”到“老板”,已不仅仅是简单的称谓变化,实际上已折射出当下高校师生关系简单化、功利化的倾向。

  眼下,高校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师生间促膝畅谈、齐头攻坚的情景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研究生对导师的“劳动力输出”,帮导师做课题、查资料、清理杂务、甚至做家务……而导师则无心也无力帮助研究生打好基础和开展深入研究。

  如今,要做到“桃李满天下”并不难。研究生导师们每年招收的硕士生、博士生越来越多,但却有不少导师连自己的学生都认不全。一则在高校内盛传的笑话可见一斑:有位导师叫来一批学生帮他搬家,搬完家后,导师问其中的一个学生“你是哪个班的?”殊不知这位学生就是他当时所带的研究生。

  熊丙奇说,导师之所以被称为“老板”,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利益驱使”和“彼此回报”。他解释说,当下很多师生关系已被“异化”——学生需要导师提供项目与经费,以使他们完成论文和获取学位,他们并不在意老师是否能真正给予学术上的指导;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成为自己“项目组”的“劳动力”,至于学生能从中学到什么,以后成长为怎样的人,他也并不在意。这样一来,学生希望投靠课题多、项目大的“大老板”,而“老板”则希望找到听话、勤快乃至“有后台”的学生。

  去年,上海某高校就曾发生过几位研究生不满导师的“剥削”而集体将其“炒掉”的事。有的导师让研究生帮其著书,自己却不进行任何指导或把关。学生为了表示“无声的抗议”,竟连篇累牍地抄别人的著作,引发著作权官司,让导师的丑行最终暴露出来……这些看似荒唐的事,但在赤裸裸的“员工”与“老板”的关系中是不足为怪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