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应使师生关系摆脱功利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12/09 10:31  新华网

  在国外一些高校的理工和管理类学科,研究生一般要通过导师领取奖学金,平时参与导师的研究课题并获取经费和补助,因此也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将导师称为“老板”。“老板”一词也一度出现在欧美国家的高校中。


应使师生关系摆脱功利化

  “老板”一词出现在国内高校中本并不足为奇,但熊丙奇表示,欧美高校中导师雇学生做项目,都发给学生合理的报酬,并且会在其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决不影响学生的学业”。

  记者发现,其实很多老师并不愿学生当面叫自己“老板”。而那些对被称为“老板”处之泰然的教授们也有自己的无奈。一位博导感叹,现在大学普遍偏重于科研,而且多以量化的形式进行考核。很多教授戏称自己搞科研相当于农民在挣“工分”,但挣“工分”所能使用的资源又很有限,而学生资源显然是最容易“开发利用”的。

  不久前,上海大学制订《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职责》,其中明确规定:导师不得把研究生当做“廉价劳动力”使用。对于未履行育人职责的导师,学校将给予通报批评、暂停招生,甚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分。这一规定一时广受好评,但也有不少人对应如何界定“廉价劳动力”而产生疑问。

  许多研究生坦言,其实他们很愿意主动帮助导师做事,不计较报酬,想锻炼自己的能力,只是不希望导师以“搞研究”的名义把自己当作赚钱的工具。

  “老板”无奈,学生也无奈。熊丙奇指出:“大学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它除了要有学术和业务的氛围,更要有人文和道德氛围。‘老板’是一个过于功利化的符号,大学的改革应该摆脱功利化,重新设计并发展健康共进的师生关系。”(记者:叶锋 刘丹)

[上一页] [1] [2] [3]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