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核心刊物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12/19 10:43 新华网 | |||||||||
由于很多高校将“在核心刊物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作为对学生和教师考核的重要指标,核心刊物成为近年来最受学者诟病的靶子;在现实中,围绕核心刊物形成的浮躁和腐败也最为引人注目。 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读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北大的博士研究生自2004年开始改为要读四年。四年间要在核心刊物发表两篇论文,每篇15万字,基本上每篇论文是一本专著。这对
更令人不安的是,大量排队积压的论文,使发表学术核心期刊成为一种具有垄断性的权力,出现了寻租现象,为发表文章而交纳“版面费”成了公开的秘密。广西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生简圣宇撰文说,“当下的许多刊物无论自己档次如何,总之是正刊漫天要价,增刊泛滥聚财。以一篇4000字左右的论文为例,普通学报所收的“版面费”一般是320――700元,到了普通中文核心期刊那里则上升至800――1200元,入选北京大学图书馆的核心期刊更飞升到1200――5000元。” 清华大学教授万锦堃多次对身边发生的一件事耿耿于怀:一位研究生为了完成必须在核心刊物发表一篇论文才能毕业的任务,外出卖血交纳“版面费”。这令爱惜学生的万锦堃不禁潸然泪下。 但是,作为多年从事评价标准问题研究的专家,万锦堃认为,核心刊物本身并没有错误,导致学术评价扭曲的是科研管理部门对其的误用和极端化。 据介绍,作为文献计量学的一个概念,“核心期刊”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B.C.Bradford)提出的。他按照臷文密度,将专业期刊划分为对该专业最有贡献的核心区域(nucleus)和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相继区域,将密度最大的核心区域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核心期刊的主要功能不是科研论文的评估,而是帮助图书馆在订阅有关杂志时,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最经济和有效的为读者服务,以取得最佳的价格和性能比。 万锦堃说,目前大家公认的“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收录的1500余种期刊,其中学术期刊1000余种,其容量可供1年发表论文15万篇。目前,全国有30多万名研究生,按照很多学校研究生毕业需发表论文1篇,博士生发表2篇来计算,即便核心学术期刊完全提供给他们都不够用。 万锦堃说,对文献计量学工具价值的过度迷信,也同时是出于对该学科的无知。万锦堃主持参与了清华大学出版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该报告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所收录的6000余种期刊的基础上,对其中学术性论文的引文数据进行规范化加工处理,得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成果有助于帮助学术期刊的编辑了解本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切实有效的改进。”经过研究,他们发现,中国的学术期刊中,仅有15%的论文是被高频次引用的,而大量的论文引用率为零。这意味着很多论文只是发表了,但对其学科的发展却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文献计量学使期刊编辑部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一篇优秀论文的价值。万锦堃经过对《中华医学杂志》的统计分析发现,1982年,由郭峰、虞紫茜、赵中平撰写的《红细胞免役功能的初步研究》一文,作为重要的影响因子,使整个杂志在1982年的被引文频次陡然升高。时至今日,这篇多年前发表的文章仍被频繁引用,引用总次数超过1000次,成为该领域最有价值的一篇论文。 万锦堃说,国内学术刊物要珍惜自己的羽毛,增强学术责任感,管理部门对在国外刊物发表论文也要科学甄别,不应盲目崇拜。他说,由于国内学术刊物竞争激烈,目前很多人转而到国外杂志发表论文。事实上,由于国外的刊物是实行登记制度,其学术探讨氛围宽松,发表文章的门槛并不特别高,关键是英语要好。清华大学生物学研究生张傲也证实,现在选择在国外刊物上发表论文的较多,因为有的国外出版社为了丰富自己的内容,比较愿意要中国学生的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