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大学生卖糖葫芦只是结构性待业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1/17 14:14 新京报 | |||||||||
看到北大学子武小锋卖糖葫芦的消息,作为校友,我感到一阵心酸。十年寒窗苦,找不到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工作,对个人是个悲剧,对社会是资源浪费。 更令人担忧的是,像武小锋这样的大学生决不止一个。这件事反映了大学生就业难这样一个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让大学生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工作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应该说,与人口相比,我们的大学生仍然是太少了,与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大学生还应该是抢手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属于“失业与空位并存”的结构性待业。一方面,有许多工作需要大学生去做,另一方面,又有一些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大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原因。但无论是什么原因,都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努力。 根据经济学的分析,造成“失业与空位并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需要人员的用人单位不了解大学生,大学生也不了解这些用人单位,双方信息难以沟通,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资源都有限,难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沟通信息。因此,在许多国家都由政府搭建用人单位与大学生沟通信息的平台,这是一项重要的就业政策。我们现在通常由政府组织招聘大会,或者在局域网上发布信息。其实这种信息沟通渠道还可以拓宽。如招聘会经常化,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供求互联网,等等。在这方面,许多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最难就业的是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尤其是贫困生,有些大学生感叹,“考大学靠自己,找工作靠爸爸”。这话不见得全对,但在现实社会中确实一定程度的存在。解决农村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应该是重中之重,这对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的小康和富裕都有重要意义。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特别要防止大学生就业的地区歧视。公开招考公务员已经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但不可否认,还有一些规定限制了大学生就业,如户口限制。在就业问题上,公平是第一的。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公平竞争,在法律上要让所有的大学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这同一条起跑线要靠制度的变革来保证,比如更自由的迁徙,它对减轻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心理压力是相当有作用的。 我们承认,现在的大学生在工作能力等方面并不是完美的,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未免苛刻了一些,更不能畸形化。例如,要求研究生以上或者有工作经验。其实,不同的工作要求的学历是不同的,用人不能惟文凭论。在每一个国家,大学生的主体仍然是本科生和专科生。就许多工作而言,这种文化程度就足够了,无需用专科生当门卫,本科生清扫卫生。文凭越高越好是一种错觉,至于工作经验当然要在工作中才能积累,你这工作机会都不给他一个,他从哪里去获取工作经验?至于用性别、长相、身高、家庭背景去苛求大学生,那就违背了宪法上规定的人人平等的精神。 其实大学生仅仅是有了基本文化素质,并不能在某一方面如何精通。我们想想自己的经历,谁是一到单位就熟悉业务,成为业务骨干呢?如果当初那些用人单位不宽容地接受我们,给我们机会,给我们指点,我们谁会有今天的成就呢?对于大学生我们要宽容,要允许他们的成长有一个过程,甚至允许他们在成长中犯错误。 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中国需要“江山代有人才出”,我们应该从这个高度去衡量大学生就业问题。(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梁小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