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高额奖学金 反背捐款白条--贫困生该不该捐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1/25 10:52 中国青年报 | |||||||||
新闻回放 2005年12月23日晚,在重庆大学有着广泛影响的“民主湖”BBS上,出现了名为“你敢要这8000元吗?”的帖子。帖子称,该校一名贫困生获得8000元奖学金后,不仅一分钱没拿到,反欠下2000元“债”。发帖人认为,如此“捐赠”,让自愿成变相强迫,使奖学金变了味。随后,跟帖长达数十页,同学们针对这一事件,言辞激烈地发表见解。
此事经媒体报道,舆论哗然。为此,本报记者找到当事人以及学校方面的有关人士,详细了解事件过程。人们在猜测捐赠义举和校方规定以及道德压力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时,孙倩云的选择发人深思。 不久前,重庆大学贫困大学生孙倩云获得高达8000元的奖学金,其他师生都由衷地为她高兴,可是,在孙倩云表示捐出其中4000元后,她的诺言反而成为“白条”,在“挪用”另外一项300元奖学金后,她仍落下1700元的“捐款债务”。 孙倩云是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级建材专业学生,一贯品学兼优,英语成绩尤其突出,曾在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喜获全国三等奖。 2005年上半年,某企业资助的A奖学金评选在重庆大学展开,其一等奖奖金高达8000元/人,二等奖为4000元/人,是该校目前奖励金额最高的单项奖学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6个建筑类学院的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可参加8名一等奖、16名二等奖的角逐。 孙倩云提交书面申请,参加了该奖学金的差额遴选,后来,孙倩云兴奋地获悉自己如愿获得一等奖。 龙小萱是孙倩云的室友,该宿舍的7名同班大学生中,6人拿过奖学金,该宿舍曾被评选为“重庆市文明寝室”。 龙小萱曾获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一等奖,并先于孙倩云获得上一年度A奖学金一等奖。家境较好的龙小萱获奖后,主动提出,为鼓励同学们发展个人兴趣,发挥个人特长;积极参加各项科技、学术创新活动及竞赛,自愿捐献4000元,专款专用,资助参加各种竞赛的同学,该捐款由年级代为保管。年级对龙小萱倡导同学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行为进行了表扬。 得悉自己获得高额奖学金的孙倩云决定,也捐出一半奖金,资助同学学术创新,她向老师表示了“捐款4000元”意愿,计划余下的4000元用于日常生活费,贷款则待毕业工作后及时偿还。 “我孤身一人来到重庆读书,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很多帮助,我一直心存感激。”孙倩云说,“所以我当时就想捐出部分奖金,这是很单纯的想法,没想别人说的那么多”。至于是否在仿效龙小萱,她回答说,“可能有点影响,但即使没有先例,我想我也会捐的。” 去年12月2日,重庆大学隆重举行了奖学金颁奖仪式。随后,孙倩云意外地得知,总额8000元的奖学金打到自己账上后,首先需要冲抵助学贷款(注:金额为5990元,全额偿还则无法贷下一学年的助学贷款,故留下10元贷款),自己只实际领得现金2000元。备感诧异的她仍履行诺言,将这2000元捐了出来,这意味着,她事实上还背负2000元的“诺言白条”。为此,她将另外一笔100元/月的综合奖学金中已拨付的3个月奖金一并捐赠出来。 孙倩云是河南开封人,家境并不宽裕,哥哥当兵,自己与念高三的妹妹靠务农的父母供养。因此,她申请了3年的助学贷款,其中,两年合计6000元的贷款已形成借贷关系。 孙倩云所在班级的辅导员陈科得悉其奖学金被扣除贷款后,与孙谈话,表示龙小萱捐款是个人自愿行为,而且她并没有贷款,孙捐款须考虑本人实际情况,劝其将捐款收回。“可以不捐,少捐也没关系,不构成任何影响。” 孙倩云考虑后,坚持仍要捐款。“既然当初已经说了,我就应该这么做。”孙对记者说:“我平时花钱很节约,每月大概200多元生活费就差不多了。和我一样困难的同学很多,如果发生类似的情形,我还会捐出这4000元。” 陈科告知,考虑到孙倩云的情况,当场返还给孙倩云300元。 事发不久,在重庆大学有着广泛影响的“民主湖”BBS上出现名为“你敢要这8000元吗?”的帖子后,很多人针对这一事件,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见解。 讨论大都基于该捐赠属于“不成文的规定”所导致的变相强迫捐赠的认定而展开,数千帖子围绕“奖学金是否应该再分配”、“捐款应自愿还是强迫”。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一方认为,学生得奖学金,是刻苦学习的结果,是对努力和汗水的肯定,如何支配应由本人决定,“我的奖学金,凭啥要捐出”? 与之相对的观点认为,学校里还有很多贫困同学需帮助,合理调剂,让大额奖学金得到更合理的运用是件好事。 其中,陈科的跟帖尤其引人关注,该帖发于12月13日17时,主要内容是,要求获奖同学捐款,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级的规定,未向学院和学工部请示。具体标准是:国家奖学金捐3/4现金,企业奖学金捐1/2…… 帖子表示,大额奖学金名额少,年级贫困生多,成绩又在伯仲之间,拿出部分奖励其他贫困同学,既补助他们的学习与生活,也体现国家奖学金对困难学生的关怀。 帖子透露,这也是部分同学的建议,曾征集个人、宿舍和班级意见,大多数同意…… 陈科在采访中解释,自己在看到网上众多评论后,准备跟帖说明真相,却临时接到电话,有急事需要办理,便委托学生署自己的名字跟帖,只向对方讲了主要意思。“那段话的确有措辞不准确的地方,比如说‘规定’,事实上,从来没有这样的规定,捐献与否,纯属自愿。”可帖子一经发出,便备受关注,自己百口难辩。 陈科说,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3级6个班150人中,除综合奖学金外,已有5人获得数额较大的特种奖学金,但却只有龙小萱和孙倩云两人捐出了部分奖学金,其余人并未捐赠:“这足以说明,年级并未有所谓的‘强制捐赠规定’,没有什么‘不成文的规定’。” 孙倩云称:“真没想到,我想得很单纯的一次捐款,会引发这么多风波,的确没人强迫我,我是完全自愿的。” 据了解,该年级学生中,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差,3成学生办理了助学贷款。陈科说,二人的捐款存于年级卡中,目前已经花去4000多元,用于同学们参加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计算机考试等,一旦通过,部分“报销”报名费,大约各自有60%、20%、10%的学生在四六级考试、普通话考试、计算机考试时,得到了该捐款的“资助”。而该捐款的发放,需在同学中公示。 (记者 田文生) 本报重庆1月24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