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学金 反背捐款白条:如何引导奖金的使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01/25 10:52 中国青年报 | |
如何引导奖学金的使用? 而今,奖学金与助学金完全分离,旨在“激励”的奖学金制度严格实现了奖优机制。 奖学金取之光荣,用之还须有道。用奖金购买学习用品、为亲友购买小礼物等,较为常见,也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请客庆祝时被吃喝掉是奖学金最为常见的归宿,亟 一段时间以来,转捐奖学金———尤其是捐赠给贫困生———的做法极为普遍,类似新闻不计其数,并多被冠以“体现中华民族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等传统美德,更是新时期大学生具有崇高思想品德的具体表现”等溢美之词。 某高校5名贫困生捐资1万元奖学金,筹建“党员学习室”,被作为正面典型广为宣传;某高校一特困生得到3000元社会捐助,但得知同学患了白血病,捐出其中的1000元,而自己上街卖报纸,也被视为延伸爱心的义举。 大学生通过努力得奖,用之帮助他人,高尚情操固然值得尊敬,但未这么做并不代表思想品德低下,对于没有经济收入的大学生而言,不应承担在经济上扶持贫困的义务。该起事件已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当事学生和学校的说法是否说出了全部真相,尚未确知。但这起贫困大学生得了巨奖,反而因捐赠背上“债务”的黑色 幽默,在让人匪夷所思之余,是否应启发大学生、学校管理者甚至社会公众想到些什么?贫困大学生是否应该捐赠奖学金?是否有一支对大学生群体过于拔高的道义标杆?是否在大学生领到奖学金后,很自然地伸来了一只看不见的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