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教育时评 > 正文

辣评:什么土壤滋生了层出不穷的高考招生骗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05/16 12:01  河北日报

  一个物业公司的项目经理,短短两个月就能诈骗来419万余元,这缘于他头上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光环”——北京教育考试指导中心工作人员。这个负责指导中心物业管理的“工作人员”谎称“能搞到大学调剂指标”,在两个月的时间里,以帮人办理入学为名,先后骗取48人入学费419万余元(见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每到高考前,一些地方总会冒出形形色色的招生骗子。为此,有媒体提醒
公众:“高考近了,招生骗子又忙起来了”。有关人士也呼吁考生家长在交出大把钞票前,“请冷静地想一想:这个人是不是招生骗子”。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

高考招生骗子如此“顽强生存”?是什么土壤滋生了这些高招骗子?

  在刚刚恢复高考的那些年,我们似乎很少听说高考招生中有人行骗、做幕后交易之类的传闻。而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多起影响较大的高考舞弊案件发生,高校招生中的腐败问题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高考招生制度中的漏洞也逐步暴露。正是从这时候起,高考招生骗子开始现身。可以说,招生骗子是伴随着高考招生中某些腐败现象而产生的社会怪胎。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高校都有着严格的管理规定,国家有关高考招生的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如实行网上录取等。但在巨大的物质诱惑面前,一些打高招主意的人还是在绞尽脑汁地利用现行制度中的漏洞,挑战着高招制度的公平与公正。例如,各大高校的招生计划中一般都包括调剂指标,即高校为了平衡地区招生量而规定的机动招生人数,结果有一些人就凭借特殊关系利用这些指标索取钱财。此外,定向生、保送生、特长生和各种类型的加分政策,也成为一些人“寻租”的工具。同一地方、同样的考分,如果最终考生的命运截然不同,那么,公众如何相信招生中的公平公正?

  由于一些地方高招中存在腐败现象、私下交易,才给一些人提供了极大的“想像空间”,才给一些骗子提供了生存的“肥沃土壤”。试想,假如现实生活中根除了通过非正常渠道进入大学的现象,人们又怎会轻易相信骗子们的谎言?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招腐败现象是招生骗子滋生的土壤,高招腐败与高招骗子是一对亲密的“孪生兄弟”。

  作为“全国第一考”的高考,如果不能把好录取这道关,那么,受伤害的就不仅仅是个别考生和家长,还有高招制度本身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所以,坚决打击高考招生骗子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得民心之举。但仅打击骗子还不够,我们还要从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入手,堵住体制漏洞,杜绝高招腐败现象的滋生,这样才能不给骗子留下行骗的机会。(作者:马国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