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素质教育 说说而已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6 10:48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王新亭 济南报道

  班主任,多少压力在心头

  “都知道高三的学生苦,但他们大多数也就是苦一回,而我们送毕业班的教师却不知道要苦多少回。”济南某重点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刘老师有些抱怨。她说最怕送毕业班,尤
其怕当毕业班的班主任,但在过去的10年里她当了7年的班主任。

  刘老师说,这毕业班的班主任最为操心受累。早晨7点之前就要到校,主要工作是监督早自习、收作业、检查人数;之后“盯”早操;早操之后学生开始上课,她开始改作业、备课、上课;课间,则还要监督学生的纪律;中午有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期间要监督一些不回家的学生午睡(主要是保证学生不出教室);下午又是上课;晚饭后6点再上3节自习,最后是监督学生打扫卫生。直到学生晚上9点走出校门,剩下的时间才基本属于她自己,但她还要用这段时间备课、处理个别问题。一天下来,已是筋疲力尽。

  这还只是管理班级一摊儿工作,当班主任的老师一般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他们都是主力,研讨、学习、上公开课几乎把管理班级以外的时间全部填满。

  现在刘老师一周有20节课,12节晚自习。此外,还有改不完的作业、试卷,开不完的大小会议,搞不完的活动,应付不完的各种检查,还不算早出晚归、加班加点的其他义务劳动、付出。她早已是超负荷运转。

  我国在多年前就开始实行“一周双休”,从2004年起济南市许多单位的上班时间是7个半小时工作制。而刘老师介绍,这些他们一律享受不到。他们现在星期六上8节课,晚上可以休息,星期天上午上4节课,下午才能休息。至于“五一”长假,他们只休息3天,春节长假也被打了折扣。刘老师说,如果能自己选择的话,她宁愿去当小学教师,或者是到其他行业。

  “考分”就是评价标准

  “分数是学生的命根,现在也是老师的命根”,刘老师说。主管部门要求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但面对高考这项“硬”指标,学校目前对老师的评价还是遵循应试教育的一套:对教学的评价完全按照学生的分数,学生分数高,老师的评价得分就高,素质教育仅成了一句口号。

  现在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很多家长往往只关心孩子的成绩,考试考多少分?能不能考上重点学校?这种追问几乎无一例外地指向班主任。同时,学校给予班主任的压力也不容小视:今年的升学率多少?及格率有没有达标?在同年段里排名第几?在这种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学生能考多少分”就成了对班主任的评价杠杆,给班主任带来巨大压力。

  现在的学生不好管,个性太强,事情也特别多。刘老师说,她最怕班里的学生出问题。每天工作这么多,要找学生谈心都很难,即使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所以只能找一些“重点苗子”或“有问题”的学生来谈一谈。再说,学校向教师要的是成绩,要的是升学率,其他只要不出啥安全问题,那就万事大吉。

  “素质教育”玩不起

  “现在社会和家长评价一个学校,主要的指标还是高考成绩,如果高考时上线的学生人数少,就是你说得

天花乱坠,家长也不会选择你这所学校。所以不仅学生要围着高考转,学校也要围着高考转。”山东某重点中学教导处主任如是说。

  1999年国家教委提出教改,要求从升学教育转向素质教育。2004年秋季,山东、广东、宁夏、海南作为全国第一批试点省区,开始高中阶段课程改革。但直到目前实施仍不到位,效果不理想。

  高考是高中一切教学活动的“指挥棒”。高考的出题模式直接影响高中的教学模式,如果高考指挥棒不变,课程改革一切都是空谈。他说:“一方面,要求我们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另一方面,高考却并不涉及素质教育的内容,这让我们左右为难。”这也是不少教师的困惑。

  家长和学校是教育这个链条上最主要、最关键的两个环节。但目前这两个方面对教改的积极性都不高。从家长来说,最关心的是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学,甚至是能不能考上重点大学,上大学是今后前途的敲门砖,否则就意味着孩子没有前途、失去了希望,所谓素质教育只是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这位教导主任认为,对于学校来说,教育是一个产业,它提供的服务(或者说产品)首先需要家长满意,家长的意愿就是学校办学的导向,在家长普遍希望自己孩子能考上大学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把升学率作为第一目标。

  有人戏称,高考是素质教育的“天敌”。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学校加足马力,使出全部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包括牺牲全面素质的培养。这体现在课程设置和学校的重视程度上。由于现行高考不考音、体、美等科目,有些学校在高三时根本就不设置音、体、美课程。

  无奈的“指挥棒”

  学生考不上大学,就有可能意味着一生的贵贱从此确定,他将永远难以走进“上层社会”,最明显的例证就是:

公务员招考、企业招聘动辄要求本科、硕士甚至博士生,低学历的学生毕业后就“低人一等”。谁没有大学文凭便走不进红红火火的人才招聘市场,而只能去清清淡淡甚至脏兮兮的“劳务市场”。这两个市场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同阶层的具体体现。

  目前,在“以分数论英雄”、“唯学历论”的社会环境中,学生和家长只能千军万马去挤独木桥,加入“分数大战”、“文凭大战”的行列。而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也迫使学校一切围着高考转。对校长而言,升学率上去了,领导嘉奖,群众赞扬,学校名声大振;升学率下降了,就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和责难。对老师来说,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是评价其工作的主要依据,是评优评先、晋级职称量化得分的关键。这位教导主任反问:面对如此现实,学校能不把追求升学率作为重点吗?

  还有的家长,从子女“前途”考虑,学校实行了“减负”,家长却担心孩子成绩下降,纷纷请家教“加负”。国家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制定艺术特长生考大学可以加分的政策,在实施中却变了味,一些家长迫使孩子在完成学业之外,又要求其练琴、练歌、练舞,忙于“考级”,以加重升学砝码,最后还是归到追求升学率上了。所以他认为,归根到底一句话: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在高举,应试教育就有市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