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正文

评价体系当变革 一考岂能定终身

http://www.sina.com.cn 2006/05/26 10:48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张广德 济南报道

  每到中考和高考,似乎整个社会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为什么总是这样?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压力越来越大?高考面临哪些变革?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课改研究中心张茂聪教授关注这些问题,也在研究这些问题,学校与学生的每一个动向都会引起他的思考。

  我拿考学博明天

  “高中学生的压力直接来源于高考,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间接来源于高考。”张茂聪说,“以前学生应对高考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高中阶段,而随着近年来高考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和孩子已经把眼光放在了初中、小学甚至学前教育阶段。如果真正把初中教育按照基础教育来理解,大多数孩子是合格的,但面对竞争压力,他们还要不停地学习。”

  张茂聪认为,家长也不愿意给孩子很大的压力,也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特别是不断看到有的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心里也在犯愁,但社会竞争压力很大,没有人敢拿孩子的前途去赌博。高考、中考压力是社会生存、就业压力的外在表现。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找一个好工作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通过高考博取未来几乎成为惟一的渠道。至于中考压力,其实就是就业压力、高考压力的前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知识是应对社会竞争的一个必要条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而目前获得有利地位的途径就是中考要考好,上一个好高中;高考要考好,上一个好大学;就业要搞好,有一份高收入。很多家长和学生从社会现实中发现,目前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普通高校本科毕业找工作都很难,谁还敢不让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谁还敢松懈自己?自我加压成为必然。

  张茂聪说,只要高考是人才进步的主要阶梯,只要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单一,主要看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中考、高考压力就会持续存在。目前,通过考试评价选拔人才已经成为社会风尚,譬如各种证书,职称考试、

公务员考试等,各种社会考试的竞争压力都会传导给孩子,使他们从小就认识到考试是获取进步掌握资源的重要途径,从而不敢放松自己。

  “题海战术”出于无奈

  “学生的另一个直接压力来自教学行政部门,起源于对学校对老师的评价机制。”张茂聪说。目前,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就是看学校学生的考试成绩,看升学率;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也主要是看该老师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是否进步。他举例说,现在学校开家长会,老师往往很骄傲地告诉家长,班里的学生在他的教育培养下,平均成绩又提高了多少多少分等等。

  现在,各种考试十分频繁,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全区通考等,考试成绩直接衡量着学校与教师的业绩。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也必然对学生施加较大的学习压力,实现压力转移。目前,普遍反映学生的作业多,课外活动少,为什么老师要给学生布置那么多的作业?因为老师认识到,只有学习用的时间多,才能学习好;只要不断反复练习,那怕是机械地重复学习,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也可以学好。

  目前,学生学习压力大的另一个直接表现就是课时的缩短。山师大课改研究中心曾经做过调查,初中三年课程两年半学完,高中三年课程两年学完的现象很普遍。剩下的半年和一年用来集中复习,全力应对中考和高考。同时,各种摸底考试不断出现,所有这些都挤占了正常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压缩,必然加大学习压力,在课外多布置作业成为必然的选择。他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课改已经进行了5年,但学校还是主要抓主门课程教学,譬如语文、数学、英语等,而美育、体育、音乐等课程常常被占用。张茂聪认为,如果学校按照正常年限和课程安排教学,学生在平常学习中的压力不会有那么大。

  改革“进行时”

  张茂聪认为,要改变目前学习压力大考试压力大的现状,首先要拓展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体系。不能认为名校毕业必然能力强,成绩好必然贡献大,学历高职称高必然能力也高。评价人才要看社会贡献,现实中学习成绩一般但走向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很多。要改变学习成绩好必然社会竞争能力强的观念,改变惟学历职称的人才评价标准。“非研究生、正规本科院校毕业不用”的观点,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把人才与高学历高职称划上等号,既会造成高级人才资源的浪费,也会把有一技之长的人才拒之门外,更会引导学生去挤名校,去过高考独木桥。

  其次,就是教育制度的改革,目前这些改革也在进行之中。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为了将初中毕业生向职业教育分流,就曾经对我国的高中办学规模进行了限制,这对于缓解中考压力和调整人才结构有很大的裨益,但由于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还难以形成规模,初中毕业生的分流不够,中考压力依然很大。

  就高考而言,改革也在进行,而且已有所松动,“一考定终身”的现状也在逐渐改变。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目前很多大学都进行了自主招生,面试和综合考察的作用在逐渐加大。从2003年起,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中,教育部允许部分著名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第一年批准参加改革试点的高校有22所,2004年新增了6所,今年自主招生的学校更多了。自主招生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考试的压力,但毕竟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是各种改革中的一环。

  “就目前而言,应试制度很难改变,考试的压力也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张茂聪说。

[上一页] [1] [2] [3] [4]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3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