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后就当起了民办老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11/06 12:19 兰州晨报 | |||||||||
1985年,21岁的惠志敏高考落榜后在本村小学当起了民办老师。对于当年的农村青年来说,能当上民办老师不仅受人尊敬,还意味着有可能转正,吃上公家饭。“高中毕业在当年的农村来说,算是有文化的人了,那时我怀着满腔热忱,想着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传授给家乡的孩子,让他们都能考上大学、走出贫困的山区,这是我的心愿!”惠志敏喜欢文学,他希望这个梦能在教学之余永远延伸下去。但是现在回过头来看,对他最直接、最残酷的现实是两个字:贫穷。
2000年前后,全国所有1984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民办教师最后一批转正,惠志敏1985年参加工作,自然错过千载难逢的良机。从此,生活再没有多少转机,但他没有离开惠家小学,继续当代课老师,期待着有奇迹出现。今年8月,宁县所有代课老师和尚未分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参加中小学教师招考,惠志敏以7分之差再次错过机会,虽然目前还没有接到明确的清退文件,但他已被口头告知,再不能回学校上课了。 几年前,惠志敏的父亲中风偏瘫,为给父亲看病他至今仍背着4万余元的外债。债还不清,如今又被划出了代课老师的队伍,他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但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今年女儿以超出本科录取线20多分的成绩被甘肃农业大学录取,但惠志敏因无钱供女儿上学最后放弃了,孩子为此两天没有吃饭,而他自己也心如刀割:“我当了21年的教师,盼望着每个孩子能考上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但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却上不起学!”孩子被迫弃学让他懊悔不已!眼下,女儿正在继续复读。他想着利用这个机会给女儿多少挣些学费。 当天,惠志敏没有找到工作。晚上他在长途汽车站呆了一宿。 30日早上,惠志敏买了一份报纸,抄下了10多条比较适合自己的用工信息。为了省钱,惠志敏一路打听着步行到滨河路一家化肥厂去应聘配送工。但对方打量了他一番后说:“你年龄太大了,我们这里的活你干不动!”下午,惠志敏又来到秦安路一家公司,工作人员给了他一张表格,当他在年龄一栏填上“42”岁时,对方在他脸上看了好一阵,他感到浑身不自在。最后,在对方不信任的眼神下,惠志敏选择默默地离开。这一天,惠志敏去了五六家用人单位,几乎没有一家愿意用他。“很简单,我除了过去代课的经历,没有一技之长,这21年,要是我不当老师,学上一门技术,也能把家给养活了!”路上,他一边闷闷地说着,一边用舌头舔着干裂的嘴唇。 “从心底里说,我很喜欢教师这份职业,站在讲台上感觉心里踏实!”他喃喃地说。在宁县,和惠志敏一样的代课老师是一个庞大的群体,8月份全县招考期间,有2000多名代课老师报名参加,他们都在农村偏僻的小学执教多年。因为执著和喜欢,惠志敏作为一名代课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上做出让同行刮目的成绩。这次他来兰州时,除了揣着一百多元钱外,提包里还装着他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和七八本荣誉证书! 因为有一定的文字功底,惠志敏对语文教学劲头十足。1987年初,他的第一篇语文教学研究论文《浅谈教学设计》在全国性权威教育刊物《小学教学研究》上发表了。在庆阳地区《教育简报》上转载后,被称为填补了庆阳地区教育界小学语文教研在全国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空白,一时传为佳话!即便是后来他没有转正成为公办老师,但他的探索精神一直不减。2002年,惠志敏撰写的《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中国教育报》登载后,被评为“教育素养与学生成才笔谈”论文一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