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考试 > 教育时评 > 正文

棒喝时代:警惕研究生教育“本科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11/17 10:13  光明日报

  编者按: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强调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宏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这是摆在我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落实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命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形成了规模庞大、学科齐全的培养体系,为国家输送了上百万高层次人才。但
是,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而创新型人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是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如何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全面、科学、系统地审视我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与提高,加速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

  初冬的凛凛寒意,对“高烧”不退的考研丝毫没有影响。

  11月14日,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确认的最后一天。近150万考研大军确认参加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研开始进入自1999年研究生扩招以来的第8个年头。

  在日益火爆的考研背后,研究生教育质量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大学教育高中化、研究生教育本科化的趋势已经出现。”在今年召开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侯建国如是说。

  实际上,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早在5月19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招生管理工作会议,充分肯定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取得的明显成就。会议同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调要以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发展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

  与此同时,教育部关于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已悄然启动。

  本科化与“学士后”

  毫无疑问,关注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远不止侯建国一人。

  11月7日晚,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学士后教育。”

  我国研究生教育自1978年恢复招生起的20余年,规模上一直处于起伏发展的变动过程中。但1999年以后,随着本科生持续扩招,研究生教育的规模也连年急剧扩张,使我国的研究生规模迅速跨入世界大国行列。1982年,我国研究生招生数仅有1.1万人,2006年已达34.4万人,是1982年的30倍。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已为我国的经济社会进步培养了120多万高层次人才。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

东南大学演讲时所说:“中国高校对中国发展作出的贡献远远要比美国最好的高校对美国作出的贡献大。但是,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中国确实和国外不少国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相当一部分的研究生还达不到优秀本科生的水平”,许纪霖说,“许多优秀本科生要么出国,要么就业,考进来的一小部分研究生,在他们上本科期间大部分精力都用来死记硬背对付考研了,根本没作好研究生教育的准备。进来之后,我们要给他们补本科的课,要教他们怎样做研究,这个阶段需要两年左右。”他接着说:“他们没达到研究生应有的水平,但又拿到了学士学位,我只好说他们是‘学士后’。”由于不少研究生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导师不得不给研究生补上本科生课程。以西部某个省属大学为例,去年招的两年制研究生中,有少部分还得补本科的基础课程,有的得集中一两个月时间补,有的虽不用集中时间补,但得在课堂上穿插着补。这样补的结果,一些真正具有研究生水准的学生就觉得研究生课程和本科生课程没多少差别了。有关专家认为,这种情况绝非个别。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陈学飞教授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在北大、清华等名校中,研究生质量并没有想象中的下滑。随着教学科研条件的改善,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这些名校研究生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有明显的接近。他认为社会上关于研究生质量下滑的看法有失偏颇,可能是少数新增硕士点扩招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

  今年上半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3)》出版,陈学飞是这一报告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根据他主持的课题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57.8%的硕士生导师和52.7%的研究生院负责人认为研究生质量有所下降。高校的领导和研究生院(部、处)负责人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相当具有参考价值。

  无论是本科化趋势还是“学士后”教育,都是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敲响的警钟。在北京、上海,一些名校导师公开宣称,自己不再招收硕士研究生。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8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