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资助和受助都是自愿的 “受助资格”说法不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10:19 东方今报
●资助和受助都是自愿的,“受助资格”说法不妥 周华玲介绍,“金秋助学”活动在该市已连续开展了9年,每年都会有一批家庭贫困的大学生得到资助。单亲家庭、劳模子女、成绩优异、家庭困难是受助者的基本条件。基层单位将名单上报总工会后,由资助者进行调查核实,然后结成帮扶对子。 周华玲说,工会只是个平台,平时靠协调企业进行资助,这种资助有一次性的,也有长期的。工会尽量要求出资的企业兑现承诺,但资助和受助都是自愿的,不可能要求哪一方订立契约,因此,“受助资格”一说也就不太妥当。 据了解,此次不能继续受助的大学生并非5人,而是3人,分别在重庆大学、华中师大和哈工大就读。3人没能继续受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1人是因为资助企业总部迁离襄樊,1人是因为资助企业经营困难,只有1人是因为资助企业有意见,另外选择了新的资助对象。 襄樊市总工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接受资助的大学生,大部分能够和资助他们的企业进行交流,很多学生在放假后,除了到企业看望资助者外,还到企业实习。只有少数学生的表现让人失望,平时不跟资助企业联络沟通,放假回家时也不露面,只在每年发放资助款时来一次。 ●一个问“为什么不再资助我了”,一个说“不资助就算了” 3位未能继续受助的大学生在接到消息时,表现也不一样,其中1人表示不理解,质问“为什么不再资助我了”。另1人则反应平淡,当工会的工作人员问他为何不抽空给资助企业写信、打电话时,他一言不发,听到“那家企业不愿再资助你了”,他竟称“不资助就算了”。 几经周折,记者得到了3位未能继续受助者的家庭电话,其中一个电话被告知是空号,一个电话一直没人接听,第三个电话倒是接通了,但对方一听说是记者,立即就挂断。 在记者的坚持下,受助者小磊(化名)的母亲终于答应和记者在电话中“少说几句”。她说,听说中断资助后,她和孩子都很伤心,孩子也整天躲在家里不出门,平时就很内向的小磊,一下子变得更寡言少语了。 她说,她和小磊很感谢社会对他们的帮助,只是因为孩子缺少与人沟通的经验,所以才使资助企业产生了误会。她承认儿子的表现可能会让资助他的企业寒心,但他并不是那种不知道知恩图报的人。“也许他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这类教育太少。”小磊的母亲感叹道。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