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总工会说这个事不会影响助学活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10:19 东方今报
●总工会说这个事不会影响助学活动 昨天,有媒体问周华玲“工会对此事持什么态度”,周华玲称,工会作为中介,事前不可能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对于资助者和受助者之间的事情,不便表态。但作为工会的一项重要工作,他们仍会坚持把这项工作做下去,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圆他们的大学梦。就在21日,襄樊市总工会还一次性资助了40名贫困大学生。 一位李姓企业经理称,资助贫困大学生是企业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其中也暗含了对受助对象的期望。如果一个受助者连最起码的感恩都做不到,将来如何服务社会?如何能帮助和他们一样的贫困大学生?企业并不是想从他们那里得到点什么,而是不想让愿望落空。 刘淑艳是共青团宛城区区委书记,每年夏天都要在企业和贫困生之间奔波。她说,为了募集资金,自己要到处找人说好话,如果受助者表现冷漠,不仅是对资助者的讽刺,也是对他们这些中间人的讽刺。去年暑假,一位受助的女孩到她办公室找她未遇,就在办公室的门上贴了张纸条,上面画了一个太阳,下面写着“愿太阳天天照着你的牙齿”,最后还留下了8个刚从地里掰下的玉米。想到这些,自己心里就热乎乎的,感到工作没有白干。 有关专家认为,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开展的希望工程活动,曾建立了复信制度,要求受助者定期反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种制度在监督资助资金流向的同时,对受助者也是一种约束和教育。而我国很多地方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只重视前期调查和资金筹集,却很少关心资助的效果和作用,以至于让有些人认为“自己贫困,学习又好,获得资助是理所当然的”,甚至在出现困难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想办法自救,而是向政府和群团组织伸手。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思考,这关系到贫困大学生能否上得起大学,更关系到我们到底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大学生。 网上声音 新浪网的调查显示,截至昨晚9时30分,认为应该取消资助的网友有13400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3.15%,认为不应该取消资助的网友有1416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79%,认为事情没那么简单的网友有1299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8.06%。 而网友留言则近9000条。 现在很多企业、名人资助一个人,都要媒体大量报道,唯恐天下人不知。然后让贫困生在摄像机前声泪俱下地表示感激!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样的镜头恶心不恶心。与其说资助,不如说是作秀、施舍。当然,我不否认,个别人确实缺少这种感恩的心。但是,在事实没搞清之前、在没有深刻去理解贫困生的心理之前,在没有摆正资助心理之前,请不要轻易去谴责这些人。 ——— 新浪网友zhaozhengxx 贫困学生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如果可以多加沟通,事情会好一点。另外,如果资助了钱,就是为了让受助方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示感恩,未免有点沽名钓誉之嫌。 ——— 腾讯网友XL 施恩图报非君子。知恩不报是小人。大家彼此记住这两句话就是了。 ——— 搜狐重庆网友 我也是一名捐助人。前三年我每年都参加上海慈善协会举办的针对农村贫困学生的捐助活动,每年捐助2400元(每月捐助200元)。其实我的月收入并不高,一个月也就二三千元钱,除去正常开销已所剩不多,每个月的200元捐款也可以说是我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可是,刚才在这里看到有那么多人对捐助人进行无端抨击,我有些犹豫了。的确,施恩不应图回报,我也不会要求我的受助人特意跑来对我说声 “谢谢”,但我无法容忍某些好事之徒对我们这些捐助人进行不分原由、不怀好意的人身攻击,难道我们捐助有困难的人的行为错了吗?如果我的受助人认为我捐助他是天经地义的,他享用我的捐助是理所当然的话,那我肯定会停止捐助的,这是毫无疑问的。施恩者不应该求报恩,但受恩者应该要知恩,因为只有这样,受恩者才会真正拥有一颗帮助他人的爱心。 —— 新浪上海网友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